剛剛在擒獲李神通,俘虜李世績智奪黎陽城的衛(wèi)將軍劉錦堂策馬來到竇建德的步輦前,翻身下馬,單膝跪地道:“陛下,末將請戰(zhàn),愿為先鋒,為陛下奪下虎牢關(guān)!”
竇建德想了想,緩緩道:“準(zhǔn)!”
劉錦堂雖然出身并不高貴,不過他與竇建德卻同屬于貝州人,劉錦堂雖然籍籍無名,不過他的族兄卻大有名氣,正是夏國漢東郡公。早年他與族兄劉黑闥投奔郝孝德,嘯居山林,后來歸順李密,成為偏將。當(dāng)李密并火翟讓時,劉錦堂就不滿李密,他對劉黑闥說:“李密在最落魄的時候,翟讓收留了他,委以重任,大恩莫過于此,然而李密卻殺掉翟讓,恩將仇報,假以時日,我等也會淪為棄子!”
正巧劉黑闥也不滿李密,于是連誆帶騙,卷走了李密麾下驍騎營一千三百余騎。正是因為這些騎兵,竇建德建立了他的夏國騎軍。當(dāng)然,劉黑闥年輕時狡詐蠻橫,嗜酒好dubo,不治產(chǎn)業(yè),家境貧困缺吃少穿,多虧竇建德接濟(jì)他。劉錦堂此人,也是非常忠誠。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有江湖的地方,都會有斗爭。夏國其實也不例外,竇建德麾下大將范愿、董康買、曹湛、高雅賢、王小胡等,都是擁兵數(shù)萬,自成體系,唯有劉黑闥與劉錦堂二人,自始至終,都以竇建德的嫡系部曲自居。
隨著俘虜李神通、李世績,劉錦堂的部曲也隨著一萬五余人,暴增至兩萬四千余。劉錦堂回到本部,提刀向前一劈,大聲喝道:“出發(fā)!”
虎牢關(guān)城頭上,魏文忠等將領(lǐng)人伏在關(guān)墻垛口后面不露頭,只有李秀寧一襲青衣站立在城頭,望著關(guān)外的夏軍軍馬。
李秀寧的身側(cè),是一面唐軍大旗,上書著斗大的“陳”字,正在迎風(fēng)招展。
雖然此時距離太遠(yuǎn),還看不真切,李秀寧也感覺到了竇建德大軍所帶來的震撼。在這個年頭,有糧有甲有刃,就有兵。竇建德在攻打相州之時,他只有十萬人馬,可是隨著相州被攻破,李神通麾下一萬七千余唐軍投降,竇建德又利用相州的府庫,拉起兩三萬人馬。
破黎陽城之后,竇建德大軍總數(shù)已經(jīng)突破了十五萬人馬,如果算上隨軍民夫,那是妥妥的二十萬眾。
虎牢關(guān)外,跑馬嶺。在中國叫跑馬嶺的地方,沒有一千也有八百,無一例外,跑馬嶺都是可以跑馬的緩坡。
然而就在這個緩坡上,此時卻駐扎著一個軍營。軍營的營盤面積不大,莫約五百余步見方,不過要說這是一座軍營,也不太恰當(dāng),因為這個所謂的軍營,居然沒有壕溝,也沒有營門,甚至軍營正前方連一道防野獸的營墻都沒有。
此時的靠近后營墻的一排排開數(shù)百口大灶,鍋里的水已經(jīng)沸騰里,散發(fā)出撲鼻而來的肉味。
眾夏軍將士望著這一幕簡直是目瞪口呆,他們實在難以理解,區(qū)區(qū)數(shù)千人的部隊,怎么有勇氣在這里野炊?
劉錦堂面上笑意全無,強(qiáng)忍著罵出來的沖動。劉錦堂的一個部將嘴巴張得老大,喉頭不住蠕動。
劉錦堂拼命揉著眼睛,喃喃道:“我……我……我沒看錯吧……那是……太目中無人了。實在是太放肆了!”
眾夏軍將士也憤怒的紛紛喝罵起來:“賊他娘,關(guān)西佬狂得沒邊了!”
“他娘的,看不起我們燕趙男兒?”
“劉將軍下命令吧,我看著他們這般放肆就來氣!”
確實,此時的唐軍將士非常欠揍,更欠揍的卻是陳應(yīng),他直挺挺的躺在一具狐裘上,閉著眼睛睡覺。
劉錦堂被陳應(yīng)這一幕給氣笑了:“他們這是干什么?就這點(diǎn)人,想守住虎牢關(guān)?想守虎牢關(guān)也應(yīng)該躲在關(guān)內(nèi)吧?”
跟著劉錦堂前來的凌敬喃喃自語道:“不應(yīng)該啊,不應(yīng)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