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應隨即給李秀寧一個安慰的眼神。
陳應不是拼命,因為他知道李世民是一個聰明人,和聰明人交談,往往可以談出結果,更何況,陳應身邊還有尉遲恭這么一個底牌,李世民愿意合作最好,如果不愿意合作,那么他不介意讓李世民償償被出賣的滋味。
……
站在臨湖殿觀景臺上的李淵,畢竟年紀大了,被寒風一吹,鼻涕就出來了,他雖然裹著被子,可惜身上沒有外衣,腳上還穿著木屐。
李淵雖然凍得瑟瑟發(fā)抖,然而此時他的心情特別舒暢,雖然距離太遠,李淵也看不太清楚,不過觀其其旗號,李淵發(fā)現(xiàn)了鎮(zhèn)國大將軍,左武候衛(wèi)大將軍陳應,以及齊王李元吉、太子李建成以及李秀寧的旗號。
隨著,這些人馬陸續(xù)涌入臨湖殿,頓時把原本并不太大的臨湖殿包圍得水泄不通。
雖然李元吉領著大軍沖向李世民的時候,李淵一陣激動。可是轉念一想,馬上氣得臉色鐵青,李小四的狐貍尾巴終于露出來了,若是李元吉得逞所愿,恐怕李世民一旦狗急跳墻,他就會被李世民處死,那個時候,作為太子處理不力的罪名就摘不掉了。
更為關鍵的是,李元吉反而可以占據(jù)道義的制高點,一旦李元吉倒戈相向,李建成更加不利。
不過,好在陳應制止了李元吉的沖動,否則局勢就沒有辦法扭轉了。
正所謂國難思良將,此時此刻,李淵這才發(fā)現(xiàn)陳應才是對自己最為忠誠的人,如果陳應不制止李元吉,真讓李元吉逼著李世民殺掉自己,那么陳應就要以任借著從龍之功,獲得他想要的一切,無論權力還是地位。
但是,陳應并沒有選擇朝著他自己有利的方向去做,而是制止了李元吉的過激反應。就是陳應這一念之差,成功在李淵心中獲得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李淵望著一旁稍為緊張的劉樹義與長孫無忌道:“秦王的局勢似乎不妙!”
長孫無忌咬咬牙,壓抑著聲音嘶吼道:“陛下,你最好期待秦王殿下大勝而歸,否則結果是您最不愿意看到的!”
李淵此時已經不再懼怕長孫無忌的威脅了,李世民雖然謀反,背叛了自己,可是李淵已經得到了大兒、三女兒以及女婿的幫助,李淵的目光炯炯地掃視著長孫無忌,露出一副惋惜的神色,淡淡的笑道:“長孫無忌,今日之事,你都看到了,你猜猜看,秦王應當如何處置?”
長孫無忌與劉樹義面面相覷,許久沒有出聲。
長孫無忌突然朝著李淵深深一躬,一本正經的道:“陛下,太子建成,平素驕奢yin逸,悖逆不法,而今,又欲謀刺國家柱石,動搖社稷大業(yè),臣請陛下降敕,奪建成儲位,廢為庶人,另敕秦王,以開國勛績,立為太子?!?/p>
李淵橫眉冷目,盯著長孫無忌道:“人可以卑鄙,也可以下流,朕真沒有想到,你長孫無忌會如此卑鄙下流!”
長孫無忌說道:“陛下,臣早持此議,若是陛下早年便從臣之所請,當無這許多,事端變故了。”
李淵氣得胡須亂抖。
長孫無忌淡淡的道:“如今大唐社稷不寧,非如此,不足以撫平朝政,安定人心。臣以為,陛下應當機立斷,立秦王為儲,且明敕天下,將軍政庶務,委決秦王,以此為,安定天下之本!”
李淵冷哼一聲道:“朕英雄一世,什么時候,被人家用刀子逼著,做過事情?如今這等局面,朕便是委曲求全,又豈能,塞了天下臣民,悠悠之口?”
長孫無忌道:“陛下為天下之主,些許榮辱,又算得了什么?而今內政不清,北邊不寧,非陛下睿斷,不能安定天下。陛下今日之斷,絕非迫不得已的免禍之舉,乃是惠澤我大唐,千秋萬代的無量公德。
李淵反唇相譏道:“朕如今這樣做了,內政就清了?突厥就不會再進犯了?天下就平定了?朕若向李世民妥協(xié),大唐就會像前隋一樣,二世而亡!”
就在這時,李淵突然看到下面的陳應正朝著李世民陣中緩緩走去。
李淵大急,朝著陳應方向瘋狂的大吼道:“回去,快回去!”
只是距離太遠,陳應根本就聽不見。
當然,就算陳應聽見了,陳應也不會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