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完了!
李淵難道又要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
裴寂看到這個急報也傻眼了。
李世民的戰(zhàn)績是有目共睹的。
第一正式出場是大業(yè)十一年,楊廣雁門關被東突厥圍困,八月二十四日,李世民在隋將云定興的手下當差。他向云定興獻計:“我們去救援陛下,但我們的兵力太少,不能直接動武。要虛張旗幟,夜里擊鼓,讓突厥誤以為我們的大隊援軍到來,嚇跑他?!痹贫ㄅd采納了。
后來的歷史學家往往只談到這里,對隨后的記錄避而不談,讓人誤以為,這個計策成功救出了楊廣,所以贊賞李世民,少年將才。但《資治通鑒》隨后沒說此計成功了,直接結束了一整段,換了一段來說明,突厥退兵的真正原因:帝遣間使求救于義成公主,公主遣使告始畢云:“北邊有急。”東都及諸郡援兵亦至忻口;九月,甲辰,始畢解圍去?!?/p>
李世民第一次出場,其實失敗的。
第二次出戰(zhàn)是李淵起兵之后,大業(yè)十三年七月至十一月,李世民領軍攻打霍邑。
當然霍邑之戰(zhàn),是李淵、李建成、李世民父子三人打的,當時的計劃是因為李淵缺乏攻城的器具,所以自己帶著長子,在東門示弱、引誘宋老生遠離城墻作戰(zhàn)。次子埋伏在南門外的高地,等宋老生中計,就沖來,出現在宋老生的背后,與父兄前后夾擊他。在城外就殺掉宋老生,然后才能攻克霍邑。
“老生取入不得,城上人下繩引之,老生攀繩欲上,去地丈余”《資治通鑒隋紀八》,當時李世民執(zhí)行這么一個伏擊任務,事實上是失敗了。宋老生居然沖破了李世民的包圍,爬到城墻上了。
在《舊唐書·劉弘基傳》:“老生率眾陣于城外,弘基從太宗擊之,老生敗走,棄馬投塹,弘基下斬其首,拜右光祿大夫?!?/p>
裴寂知道李世民的本事,他最大的本事就是把最好的局面弄得一團糟。
裴寂急道:“陛下,必須盡快組織大軍,救援秦軍殿下!”
李淵沉吟起來。并沒有立即回答。
事實上他也頭疼,關鍵是關中雖然有軍隊,可是軍隊又不會飛,關中距離河東一千余里,還隔著一條黃河,就算立即火速出兵,恐怕沒有半個月也無法抵達定襄。
不僅僅李淵、裴寂不看好李世民,其實就連李建成和李秀寧也不看好李世民。
甚至遠在定襄城外的頡利可汗也同樣不看好李世民。
他認為,李世民應該是他盤中的菜,手到擒來。為了生擒李世民,快速結束戰(zhàn)斗,頡利可汗下達可汗金箭令,傳令東突厥各部,生擒李世民者,賞馬千匹,賜爵特勤!“
然而,頡利可汗卻不知道,這一次他真的看走眼了!
ps:推薦一本書《扛著ak闖大明》一個老鄉(xiāng)書,看書名,其實應該可以看出來,這是一本熱血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