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我大唐雖遠必誅
西北的秋冬異常干燥,大非川植被茂密,尋常時常,都要小心防火。然而這場人為的大火,一發(fā)不可收拾。
在頃刻間變成了火海,煙火熏騰騰而上,從白天燒到夜晚,兩百里之外都能清楚望見!烈焰如龍,一里又一里地蔓延過去,由于這場大火太過厲害,稍微靠近一點就覺得全身都要被烤干了一般。
吐蕃騎兵剛剛開始還有力氣奔跑,然而大非川上的大火,很形成了局部的空氣對流,也就是所謂的龍卷風,將三萬余名吐蕃騎兵,全部籠罩其中。
這場大火,燒了三天兩夜,整個大非川草原變成了一片灰燼,第四天背嵬軍縱馬踏入灰燼海洋時,許多地方竟然積了數(shù)丈的灰燼之墻,風吹過灰墻坍塌,隨著大風飄滿了整個西海。
就連原本湛藍色的西海,已經被漂上一層煙灰。有一些灰燼下面還藏著暗火,燙傷了不少馬蹄。草灰倒是很好的肥料,來年這個草原或許會長得更加肥美,然而此刻,方圓百里卻在劇烈的火焰之后成了一個死寂的世界。
背嵬軍將士在劉統(tǒng)與尋相的率領下,縱馬進入這個大非川。這一場大火,真正燒死的吐蕃人,其實并不算太多,大約僅占三分之一左右,大部分不是自相踩踏,當然最多的還是被濃煙熏死的。
劉統(tǒng)來到一處并沒有被火燒到的地方,吐蕃人眼看逃不掉,就瘋狂的割草,他們割出一大片空地,這里就成了大非川唯一未著火的地方,人皆貪生,未能逃出去,一時又尚未死的吐蕃士兵都本能地朝這個無火之處涌來,一個足球場大小的范圍內,足足聚集了上萬人,,可是他們避開了火災,卻沒能避開煙熏,火勢燒到極點,濃煙一熏,便將數(shù)百人齊齊熏死在這里。
死在這里的人大部分身上沒有一點傷口,甚至連衣服也沒怎么破損,然而層層密密,上萬具尸體猶如疊羅漢般堆在一處,卻叫看見的人不寒而栗。
哪怕這些吐蕃人身上還有甲胄,還有刀槍,可能身上還有一些錢財,然而劉統(tǒng)也好,尋相也罷,都不想打擾這些在這里沉睡的吐蕃人。
東本增仁和東普窮達昂率領數(shù)千吐蕃騎兵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們也顧不得涼州城了,急忙返回。在經過這個巨大的死尸尸山時,他們再也沒有任何心思,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趕緊逃回去。
正所謂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骨感了。他們的撤退之路注定不會順利,迎接的卻是背嵬軍的狙殺。當然這個狙殺并不是用狙擊槍狙殺,而是像麻雀戰(zhàn)一樣,東一點,西一點,專挑吐蕃人的斥侯或落單的人下手。
背嵬軍與吐蕃人的戰(zhàn)斗,傷亡卻不大。經過半個月的戰(zhàn)斗,吐蕃人傷亡不過六七百人,然而對于東本增仁與東普窮達昂麾下的部曲,造成的打擊,特別是心理上的打擊,卻非常大,搞得吐蕃人不敢外出去偵察了。
達昂與增仁二人一合計,趕緊退回蘇毗。
不過,這個撤退之路自然不會太平。背嵬軍絕對不會讓他們順利回去,每天晚上,他們都會面臨著背嵬軍層出不窮的打擊,像什么設陷井、在平地上挖出碗口粗的陷馬坑,還有狩獵式的各式機關,每時每刻,吐蕃人都在流血。
達昂與增仁麾下所部經那錄驛(興海大河壩)、再到暖泉(溫泉)、烈謨海(喀拉海)、過海(瑪多黃河沿),越紫山(巴顏喀拉山),渡牦牛河(通天河)時兩個麾下不足三千兵馬。
五萬余人馬出征,到現(xiàn)在卻不足三千人,更何況要命的是,他們至今連唐人的面都沒有見到。
現(xiàn)在吐蕃軍上下,都快魔怔了。
就在吐蕃人淌水著冰冷的河水過河的時候,突然達昂高聲尖叫起來。
達昂一邊失聲尖叫:“快跑!”
他一邊手忙腳亂的向遠處跑去。
只聽轟隆隆一陣陣轟響,遠處雪上的積雪,如千軍萬馬,呼嘯而下。
在雪原上行軍,冬天最要命的是最好不要弄出大動靜,因為這會引起雪崩。其實并不是達昂與增仁他們倒霉,而是這場雪崩,其實也像大非川的大火一樣,都是人為的。
劉統(tǒng)發(fā)現(xiàn)經過陳應提煉的火油,一經點燃,非常容易發(fā)出baozha,如同驚雷一般。為此,他就讓最后的六百斤火油,埋伏在唐古拉山的雪山上。為了制造這場雪崩,劉統(tǒng)也是大廢腦筋。
他讓人將牛皮圍成一個牛皮屋,里面埋上火油,上面放著一根細線系著的火把。細線上系著一根粗香。當點燃的香,燃燒到細線位置的時候,細線被香火燒斷,然后上面的火把從空中落下,點燃六百斤密封的火油。
火油baozha后,形成了一個寬達十數(shù)里的小雪崩。然而十數(shù)里的雪崩足以把達昂與增仁麾下慘部全部活埋。
吐蕃人與雪崩賽跑。事實上他們的速度,無論如何也趕不上雪崩的速度,于是,一個又一個吐蕃人被積雪掩埋。
……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