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的眼睛赤紅,在他看來能讓竇威以古稀之年的身體,在金瓜武士反應過來之前,撞柱而亡,肯定是受了莫大的冤屈,因為柴紹是駙馬,他怕自己會顧忌平陽公主的顏面,赦免柴紹無罪,所以才會出此下策。
李世民低頭哽咽道:“兒臣不知!”
李淵望著李世民的樣子,感覺他不像在說謊,應該是確實是不知情。
李淵嘆了口氣道:“算了,這事一命抵一命,朕不想追究了?!?/p>
“來人!”
秘書郎褚遂良躬身而立:“小臣在!”
李淵道:“擬旨。”
褚遂良趕緊攤開紙。
李淵繼續(xù)道:“議事堂參知政事、內(nèi)史令竇威燃薪達旦,破經(jīng)萬卷,宵衣旰食,勤勉國事,撫慰黎庶……賜同州刺史、延安郡公、謚號為靖?!?/p>
褚遂良奮筆疾書,李世民頓時啞然。
在李世民看來,竇威確實對于大唐有大功,可是擅殺駙馬都尉這是一樁大罪,怎么就可以高高大拿,輕輕放下,甚至只字未提?
李淵接著道:“青銀光祿大夫、駙馬都尉柴紹首預舉義,從微至著,善始令終。帝王之將興,其威靈氣焰有以動物悟人者,故士有一概,皆填然躍而附之,若榱椽梁柱以成大室,又負偃植,各安所施而無遺材,諸將之謂邪。然皆能禮法自完,賢矣哉……賜荊州刺史、譙郡公、謚號“襄”、其庶子柴令武嗣爵。”
直到這個時候,李世民這才明白李淵的真正用意。
他甚至也不想知道竇威如何殺柴紹,也不想知道柴紹為何與竇威交惡,現(xiàn)在李淵就是使了一個太極推手,繼續(xù)和稀泥。
其實這未必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
李世民知道柴紹風流成子之名,長安咸聞皆知。李世民突然想起月前竇威有一個小孫子出生,對外宣稱孫子夭折。
難道說,這個孩子不是夭折。
而是刻意溺死,而這個孩子并不是竇威的孫子,而柴紹的種?
李世民越想越有可能,因為竇惲的妻子出身元氏,則柴紹的母親也是元氏,雖然與竇惲的妻子并不是一支,可是柴紹也與竇威多有往來?
元氏為鮮卑拓跋之后,對于男女關系并不看得太重。
然而,竇威卻是最重禮。
如果家門不幸,竇威確實是有可能做出憤而sharen之事。
想到這里,李世民反而釋然了。
如果真情況與他猜測的一樣,恐怕李淵和稀泥其實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既保全二家人的名譽和地位,同時也可以將此事控制在可控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