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正寺的信件應該屬于公文,怎么會直接送到趙府?
趙歇展開信件,看完后冷笑不止。
這封信涉及到了當初謀反案,也就是趙歇被削掉王號、收回封邑的原因。
幕后主使是當朝吏部尚書荀川,也就是荀氏。
其實趙歇早有所猜測,只是沒有確定的證據(jù)。
荀川身為兵部尚書,在漠北和燕王趙烈曾私下密謀篡位之事。
當初趙歇留在信國,是所有諸王中最弱小卻名氣最大的一個。
如果他因一封謀反信被女帝處死,那其他諸王便可以此為借口,起兵攻打汴京。
如果女帝看在往昔情分,饒過趙歇。
他們便有了私下募兵的權(quán)利,同樣可以趁機壯大自己勢力。
但恰恰是因為女帝對趙歇忌憚,保下他性命的同時,又讓這件謀反案平穩(wěn)落地。
燕王趙烈和荀氏眼見沒了機會,便又沉寂下去。
而趙原之所以寫這封信,將來龍去脈告訴趙歇。
則是因為,荀川想要殺人滅口,派死士刺殺趙原未遂。
趙原內(nèi)心非常害怕,既然你們不仁,那就別怪我不義。
索性將事情統(tǒng)統(tǒng)抖落了個干干凈凈,并且保證配合趙歇之后所有的行動。
趙歇如今為內(nèi)閣首輔,統(tǒng)領(lǐng)整個六部。
要對荀氏下手,其實并不難。
荀氏其祖不過一殺豬匠,憑著過人膽識在行伍中屢獲軍功。
荀川很好地繼承了其祖血脈,與漠北王庭在渭水對峙數(shù)十年。
軍中將領(lǐng)多為荀川部下,領(lǐng)導力極強。
然其弟荀壁,不過是工部二把手,以紈绔愚昧出名。
這便是荀氏的死穴。
只是有一件事他始終想不明白,謀反案中最關(guān)鍵的那封信,究竟是出自誰的?
在汴京,能夠做到無痕模仿字跡的,只有刑部封定邊,大理寺丞童邈。
不過這已經(jīng)不重要了,有了這封信他便有了對付荀氏的借口。
第二日瑤光殿
戶部和禮部同時有官員站出來,提到去年一樁舊事。
四月下旬市舶司有六艘船只本應該運送稅糧到汴京,卻被工部侍郎荀壁,以運送木料為由私自截下兩艘。
其實這件事情本是一個小事,六部當中借人、借錢常有的事。
但偏偏這件事情從重處理,以荀壁未曾記錄在冊為由,罰了他三個月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