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榮辭一步步擴展著自己的勢力,慢慢架空著虞帝的視聽。
有些小事,自然不必驚動陛下。
“是,”榮辭恭順地頷首,“京中百姓都對勇王府上出的這位英雄交口稱贊,頗有民心。
”第三步。
一個王府,卻頗得民心。
虞帝仍然握著那把木劍,卻已改成了審視的目光。
良久,虞帝終于放下了那把木劍,雙手抱臂,似乎在思考著什么。
“朕的兒子,卻有登天的野心。
”火燭噼啪作響,不知燃燒到了什么,也許是撲火的飛蛾。
“派人去邊關,查清底細。
”榮辭恭敬抱拳,離開了書房。
虞帝拿起木劍最后看了一眼,隨手丟進了火盆中,一時火苗躥騰,照亮了屋內(nèi)人的表情。
書房里發(fā)生過的事似乎像虞帝的夢一樣不為人知,朝堂之上,他仍然大肆封賞,犒勞三軍。
民間如此推崇的英雄,代表著大虞百姓的民心。
這個將軍,虞帝不得不封。
秦世英沒有輸,她要的不是這一官半職,而是要為勇王府爭一個民心。
如此為國效命、民心所向的勇王府,虞帝自然就不能隨意打殺了。
一時之間,虞帝與勇王府的較量陷入了僵局。
如秦世英所料,虞帝不僅不能處置,反而要十分“倚重”勇王府。
而與此同時,邊關果然遭到了蒙軍的多次侵襲,他們聯(lián)合了更多的部落卷土重來。
阿日斯蘭處處掣肘蒙軍,可謂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
這一年之間竟打得蒙軍節(jié)節(jié)敗退。
一時間,秦探梅這個名字響徹了天下,連著周邊四夷都安分了不少。
這水漲船高的勢頭,讓虞帝快耐不住了。
他近來總是夢到自己被逼宮的場景,夢中人影模糊,聲聲喊著父皇,卻步步緊逼,要他交出皇位。
每每夢醒總是一身冷汗,可這樣的夢他又無法與人訴說。
如此焦灼地等了許久,終于,太子那邊有了消息。
虞帝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當晚便秘密傳喚太子。
榮辭步履匆匆地進來,略一揖禮便開始稟報:“父皇,邊關的事已有眉目了。
”“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