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明白他要說什么,接下了話茬,“評審團成員可能會和影評人對著干,你認為絕世好片,我就偏不給獎,看看到底是你懂電影還是我懂電影。”
“也沒那么糟!”感覺一股腦地給這么一個十九歲的學生潑冷水也不好,田狀狀拍拍賈島的肩膀,“不管拿不拿獎,對于你來說,拿下一個創(chuàng)紀錄的場刊評分,都足夠在國內甚至是三大這片揚名了!”
“完全可以這么說,從現(xiàn)在開始你已經成功了,無非就是成功的大小的問題?!?/p>
“嗯嗯?!辟Z島點了點頭。
這其實也是他要拍這部片的緣由。
拿個高分,首先就能立于不敗之地。
畢竟自己還年輕,又是處女作,大家的寬容度是比較大的。
即使沒得獎,也不會有人小看自己,反而會認為影片有爭議,最后讓自己的名氣進一步地擴大!
……
隨著《燃燒》的火爆熱映,第一家買片的片商就上門來了。
“你好,我是k2公司的副總經理讓·皮埃爾?!?/p>
“你好!”賈島友好地伸出了手。
在這時,賈島的腦袋已經在迅速運轉了。
k2公司。
全歐洲最大的藝術電影發(fā)行公司。
深耕藝術電影市場二十多年,因為其本來就是在法國起家的,在戛納電影節(jié)的影響力更是不俗!
賈島前世就經常聽說,這家公司是可以影響到戛納獎項的頒發(fā)的。
原本賈島是計劃等一等,確定主辦方會不會邀請自己參加閉幕式后再開始賣片的,這一刻也迅速改了想法。
賈島才不相信三大什么的是看作品質量給獎項的呢。
那么,k2能影響戛納的事只怕也是空穴來風。
既然如此,賣給他們不算虧,屆時他們手握《燃燒》版權,大家是利益共同體,他們k2的影響力自然要發(fā)揮起來,要不然買了版權后豈不是虧了?
反正k2的發(fā)行能力局限于歐洲,買也只會購買歐洲版權,其他地方的版權還在自己手里。
只要能拿獎,錢完全可以從其他地方賺回來。
果然,對方只要歐洲地區(qū)版權,開價五十萬美元。
聽到這個數(shù)字,賈島不得不感慨,價出的還真是夠刁鉆的!
正好是自己的拍攝成本!
抬了抬價,抬到六十萬美元,能確保自己現(xiàn)在就可以小賺一筆,賈島便答應了下來。
協(xié)議簽署,錢到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