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頭換面
消息披露之后,全市人民大快人心,都為政府此舉拍手叫好。
一時間,臨溪市街談巷議,都在討論治理吃空餉的事情。
張俊此舉大得民心,也為臨溪市政府贏得了公信力和信譽度。
很多人或許并不知道,本市的市長是誰,市委領導又有哪些人,但很多市民百姓其實也很關(guān)注本市的新聞節(jié)目,了解本市的時政大事。
市里最近發(fā)生了這么多的事情,大家看在眼里,記在心底,對這屆領導班子,自然有了更多的關(guān)注,也有了更好的觀感。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原本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臨鋼廠,最近又開始機器轟鳴,人員進進出出,似乎恢復了往日的繁忙氣氛。
一個臨鋼廠,有一萬五千多員工人,再加上家屬和附近依附工廠生存的店鋪,各種配套的小工廠,影響的人數(shù)是巨大的!
張俊制定的讓利于民,賺取工資的政策,有效的緩解了臨鋼廠接不到訂單的窘境。
他這么做的想法,源自于和港商吳德林的一次談話。
吳德林曾經(jīng)告訴過張俊幾個商業(yè)案例。
在江浙一帶,很多人不打工,只當老板,一個人,一個家庭,就能開起來一個小作坊,他們生產(chǎn)最不值錢的東西,比如說,一個紐扣掙一分錢,一個打火機掙一毛錢,但這些人卻漸漸做大做強,發(fā)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紐扣商和打火機供應商。
我國的發(fā)展也是這樣一分一毛攢出來的!
張俊聽了以后,大感震動,不過當時并不知道,這種模式對自己有什么用?
后來他來到臨溪上任,在思考臨鋼廠的改革模式時,他忽然之間腦子里靈光一閃,想到了吳德林說過的這些話,于是想,一分錢的紐扣,一毛錢的打火機,都可以做到世界第一,那我們的臨鋼廠,如果讓利于民,用最低廉的價格,做性價比最高的產(chǎn)品,是不是也能把生意做起來?
事實證明,他的想法是對的,也取得了成功。
說不賺錢,當然是說給客戶聽的,事實上臨鋼廠還是能賺取一定的利潤,只不過這個利潤,已經(jīng)極低,低到別的工廠不可能賣這個價!
就連省內(nèi)最大的南鋼廠,看到臨鋼廠此舉,也放出話來說:“臨鋼廠這是瘋了吧?不賺錢也在出貨?賠本賺吆喝嗎?”
張俊卻不管別人的議論,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理臨溪市,治理臨鋼廠。
現(xiàn)在的臨鋼廠,已經(jīng)恢復了正常的生產(chǎn),工人們有班上,生產(chǎn)出來的產(chǎn)品有人買,哪怕利潤極低,但畢竟能保證工廠的正常運轉(zhuǎn)。
比起那些每年動輒虧損幾億的大企業(yè)來,臨鋼廠能做到自給自足,就已經(jīng)是了不起的企業(yè)。
至于臨鋼廠的手撕鋼項目,還在緊張的研制當中。
張俊明白,這是一個耐心活,能在自己任期內(nèi)出成績,都算不錯的了。
改革臨鋼廠,精簡機構(gòu),清理吃空餉者,清退冗余的編制人員。
這一系列的舉措,讓臨溪市行政隊伍,輕裝上陣,提高辦事效率,徹底的改頭換面!
而這一切,都是在張俊履任之后完成的。
短短幾個月時間,臨溪市各方面的面貌,都是煥然一新。
接下來,張俊還要研討臨紡廠的改革問題。
而新任市委書記李向東也到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