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字貼,“是哉天命乎乃問道矣”,還蓋了篆字私璽,蘇子籍此時書法,可以稱的上是“飄若游云,矯若驚龍,天質(zhì)自然,煥若神明”,要是以前,自然稱贊欣賞,可此時,趙旭卻同樣扶額凝視,不語不動。
“父親,這是緊急軍情。”
在明亮的燈下,說話的人是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人,雖然他已經(jīng)四十多歲,但由于保養(yǎng)得好,看起來只有三十多歲,這是長子趙康,三榜同進(jìn)士,四品官。
趙康噓了眼,發(fā)覺父親眼圈發(fā)暗,忙命上參茶,又說:“您熬了一夜,是不是要休息了?”
“又或者,皇帝的差事很難?”
“差事不難!”趙旭接過緊急軍情,要是以前,必觀而重之,可此時卻沒有這樣心情,看了一眼,隨手放下。
又拿的一冊就是魏典。
鄭繼魏制,其實大體相同,差距并不太大,如果調(diào)整,的確可以五年內(nèi)春雨潤之間就完成,并沒有驚濤駭浪。
可按照皇帝的說法,這里差距就是多一倍天命,不由生出迷茫。
歷朝二三百年,幾乎定論,任憑嘔心瀝血前赴后繼也難多延幾年,因此才畏懼天命。
“以太祖之力智,提三尺之劍,橫掃天下,所作所為,所建之國,與魏世祖來說,難道真的是畫蛇添足?”
“世上真有天授乎?”
“可若是人能奪天命而攬之,我等臣工,乃至圣賢之說,又置何地呢?”
有情不累
“轟!轟!轟”
連連數(shù)發(fā),一連串巨響后,一處城墻在漫天沙塵碎石中倒下。
“殺!”
應(yīng)軍吶喊,震耳欲聾,開始潮水一樣移動,向里面推進(jìn)。
知府林道深和楊名路臉色煞白,林道深卻笑著:“城破殉死,理所當(dāng)然,不知將軍以為如何?”
楊名路更厲聲說著:“我久受太祖太宗皇恩,此時就是我盡忠之時!”
說著,卻也冷笑:“賊軍有天雷炮,實大出預(yù)料,乃至城破,但兵員上,卻未必就能拿下我了!”
七千士兵,七萬民壯,可以誓死一戰(zhàn)了。
“殺!”
應(yīng)軍潮水一樣涌入,而官兵也在知府和指揮使指揮下拼命搏殺,雙方都?xì)⒓t眼了,交戰(zhàn)處,不斷有火焰和濃煙冒出,此起彼伏哀呼慘號,不時可以看見,交錯箭雨下,人體摔到火場,趴滾嘶號就再沒了聲息。
不過,民壯終是民壯,有城池尚可作戰(zhàn),城破自然慌亂,當(dāng)下節(jié)節(jié)敗退。
不過,激烈的廝殺,雖然越來越弱,但是直到
一旨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