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地不多不少,前朝中過五個進士,本朝中過一個,舉人就不得了,單是本朝三十年,就中了四個舉人,數(shù)量居雙葉府榜首?!?/p>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孟家前后數(shù)百年,名人輩出,文風鼎盛,原因許多人感興趣?!?/p>
“有的人喊是官官相護,當然當官的人家很多,為什么人家就這樣鼎盛,更有人歸于風水祖德?!?/p>
蘇子籍說到這里微微一笑,這風水祖德,他還是不信的多。
“我其實知道,就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p>
“懂得讀什么,怎么樣讀,哪怕子弟平庸,也能中秀才不墮家風,稍有點出色,就能中舉,至于中進士,就不僅僅天賦和方法,還得運氣。”
“可歲月多了,子弟又努力,每隔二三十年,總能出一個,所以歸到官官相護或風水祖德都有點虛妄?!?/p>
蘇子籍平平淡淡說著歷代家世真正不傳之密,真的學霸都會明白,方法論在學習中至少占一半重要性。
“只是人不能忘本,當年我讀書時,家境貧窮,靠朋友才有后來,現(xiàn)在我既有了些能力,怎能不回報?”
“論心不論跡是不對的,先論跡再論心才對?!?/p>
這是蘇子籍的真心話。
雖在很多人看來,最先考取功名的那個,是摸著石頭過河,十分艱難,而后面得到了經(jīng)驗,只需要按著經(jīng)驗走過去,就能輕松過去,這樣的便宜讓給外人來占,很多人會覺得不理解。
就邵思森,哪怕聽了蘇子籍的話,也覺得有點恍惚。
他有點惶恐,因他知道蘇子籍說的對,為什么歷屆進士都有上百,但能延續(xù)的寥寥無幾?
就是因為有沒有總結(jié)這種方法論——并不是所有進士都有這覺悟,許多人想都沒有想到,或者說,九十九個都想不到才是事實。
凡想到的,除非運氣特別差,要不都能成為耕讀世家。
邵思森結(jié)交過這么多朋友,可還真沒有人敢將家族內(nèi)部才能享受的“道法”,傳授給外面的朋友,哪怕是換帖的“世兄弟”!
難道是因蘇子籍是寒門出身,雖理論上理解它的珍貴,但由于現(xiàn)在還年輕,沒有后代,所以不能真正體會到它的價值。
一定是這樣!
邵思森忍不住這樣想,跟著蘇子籍前去見尚書大人,沿途有不少親兵以及低階武官與蘇子籍打招呼,而看到他,或是敷衍也打了個招呼,或裝作沒看到,本就受到了沖擊的邵思森,就更心情復雜至極了。
“難道人緣好,靠的就是真心來換?”
如果說,之前還有些嫉妒蘇子籍人緣遠遠好過自己這個官宦子弟,甚至覺得,是因蘇子籍出身低,為人粗鄙,才能被那些同樣粗鄙的武夫看重,但現(xiàn)在,邵思森就忍不住反思起自己,是不是這段時日自己被嫉妒蒙蔽了雙眼,導致變成了曾經(jīng)最看不起只會腹誹別人的小人?
抵達尚書大人處時,崔兆全正眺望著遠方的海面,海風吹過,卷起寒氣的同時,也讓崔兆全看上去冷硬了許多。
但聽到二人的腳步聲,他一回頭又恢復了蘇子籍與邵思森慣常會見到的和善親切的模樣。
“你們來了,這里風寒,不易久待,進去說話?!贝拚兹泻籼K子籍進船艙,邊走邊說:“本來預計著,年前能靠岸,結(jié)果到現(xiàn)在仍舊在海上,要是再不靠岸,就只能在船上過年了。到時你們都過來,我們一同吃個宴,也算是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