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里,蘇子籍起身,躬身:“皇上出題,孫臣自當(dāng)承奏,就獻(xiàn)丑了?!?/p>
說著,從容頂著百官復(fù)雜的目光,起身在中庭散步,不得不說,這立刻使許多人眼前一亮。
太孫身穿冕服,卻沒有壓過個人,這一步顧盼生輝,令人一見忘俗,不少人心里都不禁暗想:“這樣的太孫,皇上也太苛了些?!?/p>
沒有走七步,而走了三步,就已停足誦詩: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p>
最后一句落下,蘇子籍朝著上面行禮:“孫臣不才,用此詩來賀今日雪景。”
在場的百官,鴉雀無聲,都是進(jìn)士出身,就算有不善于此,也能鑒賞,這此詩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可以說是工巧奇警。
新年還沒有鮮花,一個“都”字,流露出久盼春色旳焦急,而“驚”字,更有著擺脫冬寒后驚喜,一抑一揚(yáng),跌宕有致
而下面二句“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表面上說有雪而無花,實(shí)際雪花穿樹飛落,卻也能裝點(diǎn)出春色,顯示出了作者的曠達(dá)。
若是單獨(dú),也不失一流水準(zhǔn),要是用在此景,用在皇帝突然打壓的情況下,這詩簡直是妙不可言,令人回味無窮。
“更不要說僅僅三步,太孫此詩,簡直是造化之作?!?/p>
“好詩!”
百官安靜一瞬,有人卻說著,頓時(shí)上座的人一齊看去,看誰那樣不長眼,卻見是一個五品官,看上去并不太熟,一半是陶醉于詩,一半是懵了,似乎是不明白為什么眾人這樣看著自己。
“當(dāng)?shù)轿迤?,還有這種官么?”
不等上面坐著皇帝看清是誰在說話。
“太孫有詩如此,我等為上元賀,為皇上賀。”這時(shí),上座中,有人站起來說話,眾人更驚,下面的官不懂,三品以上還不懂么?
面面相覷看了過去,立刻就理解了,這是羅裴,早早投靠太孫,并且身為太子少保,維護(hù)太孫,或是理所當(dāng)然?
“我等為上元賀,為皇上賀?!庇兄@人帶頭,似乎打破了寂靜,人群中陸續(xù)有人稱頌,一時(shí)間,氣氛熱鬧了起來。
“人心可用吶!”
蘇子籍本以為皇帝發(fā)出信號,自己就被打壓,萬萬沒有想到,一個懵懂的微末小臣,竟突然說了這句話,打破了僵局,而羅裴更直接站了起來,支持著自己,頓時(shí)就使局面發(fā)生了變化。
“或者,皇帝已老邁,又立了太孫,朝野最重要的就是安穩(wěn)過度,而皇帝在今日宴會上,突然來這一手,就讓有識之士有些不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