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臣不知。”文尋鵬何等精明,早已看了出來,這是主公要交底了,一躬身說著。
“糧倉案
今日方知天家手段矣
“原來如此!”
風(fēng)吹著湖面,船周圍蕩著水暈,文尋鵬真的是明白了。
他并不知道,在未來,財政收入渠道很多,但是他明白,在現(xiàn)在,財政收入,無非就是糧鹽二條大渠道。
可以說,無論是地方還是朝廷,都依靠這個。
與之相對,是官俸和吏俸越來越薄,這并不是說官俸厚就好,但無論是官是吏,往往薪水只有實際所需十分之一。
特別是吏,官府要養(yǎng)一大幫小吏衙役門子仵作巡丁,可工資僅僅是工食銀,所謂工食銀,顧名思義,就是吃飯的基本費用,每年才48兩,甚至皇帝還想把它完全取消。
換句話說,就是除各級官員,非領(lǐng)導(dǎo)職務(wù)序列的所有吏胥,自即日起義務(wù)勞動(康熙一登基下達并且執(zhí)行200年的旨意)
幸虧在這世界,大臣勸諫住了。
為了活命,為了財政運轉(zhuǎn),地方上不得不想辦法分潤。
浮收、勒折、漕規(guī)、藩費。
其中藩費最大,就是說,按照潛規(guī)則,過手項目,就得給十分之一的藩費,而現(xiàn)在過手最大項目之一就是糧倉。
糧倉年年賣出,買入,折舊,軍隊,郡縣,官員,都依之生存。
“您是太孫,您要廢掉這陋習(xí)可以,只是,總得給我們活命吧!”
“要是您不給我們活路,我們也只能不給您活路了。”
文尋鵬就算智技百出,從沒有這角度思考過問題——個人貪污可以殺,官貪國貪又如何?
或者明確點,國家貪了地方和吏胥的錢,不給經(jīng)費,不給薪水,地方和吏胥怎么辦?
這問題文尋鵬苦思冥想,越想越毛骨悚然,站著怔了良久,才苦笑的說著:“難怪歷代查這案子的,都不得好死,這是犯了眾怒呀!”
蘇子籍還是微笑,擺了擺手:“你這話還是沒有明白,怒,分是私怒,這是個人恩怨?!?/p>
“其次是眾怒,得罪了一大幫集體?!?/p>
“可這事,甚至不是集體可概括,它是公怒——得罪的,有損的,乃是體制(組織)本身?!?/p>
“我是太孫,我能不在意私怒,也壓的住眾怒,可體制之怒,卻也難以當(dāng)之?!?/p>
私怒就是個人,殺了廢了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