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公公點頭:“你且去,咱家在這里陪著三位大人?!?/p>
太監(jiān)立刻就走了。
因著今天并不是上朝的日子,過來時皇上還沒辦公,這并不奇怪。
要不是因在自己臨走前,皇帝交代,有了結(jié)果立刻匯報,以趙公公的忠心,怕是并不介意在外面等幾個時辰,只為讓皇帝好好睡上一覺。
總體來說,大鄭對臣子還算優(yōu)待,在側(cè)廳處,三位大人喝小太監(jiān)奉上熱茶,與趙公公隨便說話,而不是跪侯。
“皇上駕到——”喝到,有的說只要親君子遠(yuǎn)小人就可大治,有的說要整頓吏治就可延緩天命,都有點道理,都說不通,蘇子籍還算是最中的一個。
春來了,殿階雖清理,還是隱隱見得苔蘚,只是遠(yuǎn)處枯草和新苗并長,在風(fēng)中瑟瑟作抖,心中越是難受,許久才粗重地透了一口氣,倏地回身,回到了座位上,再拿出了
十七年來一羹湯
雖是難得的文字,可也不是絕無所有,身是皇帝,誰會嫉妒臣子的文學(xué)?
文章寫的再好,還能打仗不成?
皇帝坐在墩上沉思,一時死一樣寂靜,這卷子是三位正副主考官所折疊,目光只是稍抬,都知道這是哪卷,就聽著皇帝問:“這卷怎么名列雖佳,可以說純正博雅,一字不易,論文典,不但考生,就連我等也似乎遜色一籌,但……”
他不確定自己應(yīng)該贊美還是詆毀,可皇帝不能等,就出口說著:“但似乎過于文雅,不食煙火,非為官所宜!”
這話說完,其實這位正主考官的內(nèi)心,也是十分忐忑。
好在,皇帝就點了點首,哪怕沉默不語,但這大殿內(nèi)的緊張氣氛,卻還是稍稍松了一下。
二人見了,立刻就懂了,這是皇上不喜第三卷!
正要跟著詆毀時,趙公公眼尖,看到外殿有著女官過來。
在場的太監(jiān)都露出詫異之色,畢竟在這等重要場合,皇上正與大臣在內(nèi)殿議事,外面的人居然沒攔住這陌生女官,也沒稟報,直接讓人進(jìn)來了?
有年輕的太監(jiān)不認(rèn)識這女官,立刻就想阻攔,趙公公卻已小跑著從內(nèi)殿出來了,將那人直接攔住,面露笑容,沖著女官說:“皇后娘娘可是有什么吩咐?”
這竟是皇后娘娘身邊的女官?
之前要阻攔的年輕太監(jiān),后背冒出了汗,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按照道理,皇后是三宮六院之主,與皇帝是敵體,不應(yīng)該阻擋,可是十幾年來,年輕一些的太監(jiān),雖聽說當(dāng)年皇帝與皇后娘娘恩愛,可沒有經(jīng)歷過,甚至幾乎感受不到皇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