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聽檐轉身離開,身影很快消失在院門外,也沒有帶上她方才特意拿過來的傘。
夭枝站在桌案旁,看著桌上擺著的油紙傘和拐杖,許久未動。
如此結局,也好……
天罰過后,她雖虛弱,但還能照常上朝,她再沒有見過宋聽檐,那一日的不歡而散反倒淡忘了些。
宋聽檐若沒有這般野心,當真是個極好的摯友,他風趣幽默,總叫人如沐春風般,偶爾話間不饒人,叫人恨得牙癢,也自有君子之風,總在玩笑之間。
可她不是凡間人,自也交不了凡間的朋友……
為官者皆是上朝天還未亮透,夭枝倒不覺早間難起,本來她在山門的差事便是起早貪黑,并無太大差別。
她走去上朝,便看到了一位大人的步輦,正準備讓其先過,卻聽侍衛(wèi)大喝一聲,“有刺客,保護大人!”
夭枝聞言轉頭看去,還真有幾個黑衣人趁著天還會未亮,在夜色朦朧中舉著手中劍殺來。
目標就是步輦中的人。
可惜武功不濟,轉眼之間便被步輦旁邊的侍衛(wèi)輕松拿下。
步輦中的老大人掀開布簾從里頭出來,沉聲問道,“何處人士?”
那些黑衣人避而不語,一旁的侍衛(wèi)顯然是練家子,自然懂得各門各派,“應當是衡山門派,那處善使雙刀,前些日子陛下下令,因為匪兵之事,各占據山頭的門派皆得細查,且人數(shù)不得超過三百,他們衡山門派足足有一千人之多,我們派兵遣散他們的據點,才會如此追逐不休?!?/p>
老大人聞言微微頷首,抬手捋了捋胡須,存了慈心道,“謀殺朝廷命官的罪名可不小,告訴官員按尋釁滋事處置罷,這些看著都是半大孩子?!?/p>
夭枝在一旁安靜看了全程,聽到侍衛(wèi)的話瞬間頓住腳步,想到了追殺她的黑衣人。
她回京都之后局勢危及便叫她無暇多想,才想起那些黑衣人竟再也沒有出現(xiàn)。
她本并不在意,畢竟在凡間差事也快到頭,無心糾纏,不管是誰要殺她,她便是知道了,又能去殺了誰不成,于她來說總歸無關緊要。
可如今這般看來,這個要殺的她的人,應當并不是那么無關緊要……
為何她去烏古族的路上,黑衣人一路追殺,便是出來也不見消停,如蛆附骨。
何以到了京都,那些黑衣人便不見了蹤影,應該說為何見到宋聽檐之后,那些黑衣人便不再出現(xiàn)?
且凡間的武功皆有招式,那么刺客自然也有他們獨一套的訓練之法。
她瞬間想起初見宋聽檐,那些黑衣人也是使刀,與追殺她的是如出一轍的招式,這些死士必定是專供于某人使用,所以私下養(yǎng)著訓練。
既是如此私人,那又怎么可能會養(yǎng)出一模一樣的死士?
夭枝越想心越發(fā)沉,她到烏古族時便猜到幾分。
那偌大如山的寶藏便是要搬走,也得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不砸山取之也得搬上半年之久,若要快必然需要炸山。
能夠這么快,又不需要炸山搬走這些寶藏,痕跡又極好清理,就只有一個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