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金烽劍仙說道:“周兄,我們去前面坐。”
諸圣殿像前方的廣場上,擺放著一個個蒲團,有三十萬個位置左右,已經有不少人稀稀疏疏的落座了。
周清和金烽劍仙去到了最前方的那幾排蒲團,找地方坐下。
每次有圣賢在圣宮中公開講學時,關于座位都有不成文的規(guī)矩,修為越高,那么位置就越前。
至于出身來歷則是不管,也不會提前安排位置,同樣的修為,誰來的早,那么就自己找地方坐就行,且不可爭斗。
而掌命尊另有位置,不在這片蒲團區(qū)域。
金烽劍仙是三劫仙,周清明面上也是如此,命境不算,他們當然是有資格坐在最前面的。
這樣的規(guī)矩,看起來是給予仙人的特殊待遇,其實另有原因。
圣賢講學時,圣理擴散,道蘊籠罩,離圣賢越近的地方道蘊也濃烈,這既是好處,也是一種壓力。
修為低的人如果離圣賢道韻過近,那雖然不會受到傷害,但卻有可能承受不住,昏迷過去。
只有坐在最合適的位置,那么才能在圣賢道韻中獲得最大好處。
圣賢當然可以收斂自身道韻,但他們不會這樣做,擴散道韻,本就是他們有意為之,為了洗禮眾生,啟智教化。
落座后,時不時有仙人與金烽劍仙打招呼,作為姜國本土仙人,認識金烽劍仙的必然不少。
倒是周清,很是清凈。
在這個時代,除了金烽劍仙偶然相識以外,其他仙人他一個都不認識,落得了一個清閑。
時間緩緩流逝,離文圣講學的開始時間也越來越近,廣場上的蒲團漸漸坐滿。
其實不止蒲團,在擺放了蒲團以外的區(qū)域也是人山人海,這次前來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了。
周清看得咋舌,三十萬個蒲團全部坐滿,其他區(qū)域還站著很多人,文圣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這還是很多人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趕來,不然來這里的人數(shù)量還會繼續(xù)增加。
周清也看見了自己剛到諸圣時代時,遇見的那一群坐在機關鳥上的人。
不過哪怕有那么多人,卻依然是秩序儼然,并沒有出現(xiàn)什么惡性事件。
倒不是大家的覺悟都那么高,而是圣宮散發(fā)著一種力量,讓人平靜。
到時間之后,圣宮里走出了七人,有青年,有中年,有老人。
在他們出現(xiàn)后,一些喧鬧聲立馬消失了,所有人都下意識的看向了他們。
這是不由自主的反應,仿佛出現(xiàn)了吸引目光的“磁鐵”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