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上是比肩堯舜的仁君,武功上是前所未有的暴君!
百家大議。
目前除了法儒兵,其他各家都得提心吊膽。
法儒是天幕提過他們,兵家——秦二用兵如此頻繁,怎么也不可能看著兵家消亡。
雖說此時還未有百家大議。
可如若秦二以天幕之上不敢議論君王為由,故而認定這一學派沒有資格傳承,誰又能反駁?
甚至都不用秦二出手,天下黔首看到這個學派如此懦弱,難道還會愿意拜入嗎?
………
叔孫通大喜!
他最擔憂的就是儒學傳承,如今看來可以放心了。
秦二雖然不喜儒家男尊女卑之說,卻沒有因此打壓儒學。
她果然是文治上的圣君!
叔孫通示意弟子們停止爭吵。
先前他提醒他們在確定秦二好戰(zhàn)的緣由之前不得擅自加以指責,于是弟子們又繼續(xù)就綱常問題爭論。
“你們會如何為這三種君王排序?不得以古非今?!?/p>
誹謗罪仍在,叔孫通依舊謹言慎行。
………
“儒家人多,是因為他們內訌的學派多!”
兵家老者切中要害。
像兵家這種以戰(zhàn)績說話的學派,內部怎么也不可能分類出幾十種截然不同的理論。
哪像儒家——性惡論與性善論就是針鋒相對。
諸子百家不可能讓弟子都冒著殉道的風險去闡述同樣的觀點。
唯有觀點有異時,才會出現(xiàn)人數(shù)多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