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羅列出天幕透露的相關(guān)大事件。
新安城祭時,無人知曉秦二的目的是永免所有秦人的徭役。
北征匈奴時,秦人也是以性命換取免除徭役。
可僅僅十一年后,所有秦人都免除徭役,先前以命博取殊榮秦卒又將如何自處?
不對,天幕將永免徭役的功勞歸于他身,此事必然與他有關(guān)。
張良不斷推演,最終推得一種方式:
遷邊。
西域在五年內(nèi)覆滅、最晚不過32年,5年后大秦疆域又將西擴至何處?
秦民遷極西之郡,則可免徭役。
不可能所有秦人都愿意遷邊,后世以37年為限,恐怕指的只是政策實施之時。
【許多專家都認(rèn)為新安城祭讓秦二踏出了改革軍功爵制的邯把驪山刑徒帶成了一支項羽之下無敵的軍隊,然后被項羽埋了。】
【倒也不是全部都是刑徒,也有后期補充的部分關(guān)中子弟兵。】
【但刑徒依舊是主力?!?/p>
【也叫:項羽覺得自己埋了二十余萬秦卒,結(jié)果秦二溯查后發(fā)現(xiàn)里面有超兩成的原楚地人?!?/p>
【楚地刑徒多啊?!?/p>
【但秦二依舊把所有人的直系血親徭役都免了,理由是為秦而戰(zhàn)就是秦卒,無論出身何地。】
驪山刑徒們面面相覷。
他們來自各地,由于驪山就在關(guān)中,就近原則下關(guān)中人最多。
被埋的原來主要是他們?
啊?
“……比起在這里給始皇帝修一輩子陵寢,倒不如被埋在新安城。”
至少能蔭庇子孫!
“秦二世不修陵寢,或許到那時我們就能去與匈奴作戰(zhàn)?!?/p>
“你還想跟隨章邯嗎?”
“……要是不能進項羽的軍隊,那就進章邯的?!?/p>
一個埋他們的,一個讓他們被埋的。
天幕都說了,章邯的能力可能僅次于韓信和項羽。
韓信是統(tǒng)帥,親兵不會太多。
上戰(zhàn)場就是要賺軍功,要賺軍功當(dāng)然要選能力強的將軍!
至于為何所有刑徒都想去匈奴?
天幕說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