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他白叮囑了,太后比誰都懂得保重自身。
這一趟出巡,從京城出發(fā),接近進(jìn)入房山縣城,之后則是在保定府的地界內(nèi)行走,保定府真不小啊,加上拜謁泰陵的那一日,足足在保定走了十日,總算是到達(dá)忻州。
五臺山就位于忻州。
所以,乾小四說的去五臺山順路給先帝掃墓,確實是有那么一點順路滴。
皇帝在忻州停駐一日,考察當(dāng)?shù)氐氖里L(fēng)民情,接見州府縣官員以及鄉(xiāng)紳,勉勵教化百姓,敦行孝悌等等。
農(nóng)歷九月二十三日,御駕終于到達(dá)五臺山靈鷲峰菩薩頂。
……
菩薩頂不是真正的行宮,而是五臺山最大的喇嘛廟。說是廟,但紅墻琉璃瓦,金碧輝煌,跟皇家園林一樣的氣派。
菩薩頂有山門,有大雄寶殿,還有鐘樓與鼓樓,看起來與尋常的寺廟差不多,但陸薇沒找到廣大漢人老百姓們最喜歡的觀音菩薩。
所以,觀音菩薩應(yīng)該是屬于禪宗。
陸薇對佛沒信仰,她更專注于休閑旅游。
但皇帝信佛呀,大家肯定都得跟著燒燒香,聽聽佛會。
陸薇嘉國師,這位大師今年二十九歲,比皇帝還小六歲,很得清宮眾人的尊敬。
這位國師深得皇帝寵信,他的作用不止在佛法上,更在于政治上協(xié)助皇帝,穩(wěn)固蒙藏之地。
在五臺山待了兩日,陸薇這個完全的門外漢也了解了一點十分淺顯的知識。
比如,五臺山的寺廟分為青廟與黃廟,青廟是禪宗,修行者稱和尚;黃廟是喇嘛教,修行者稱喇嘛。
再深奧就沒有了,對于佛,她不了解,但持有一個尊重的態(tài)度。
五臺山的風(fēng)景絕美,五臺山的菌菇湯好喝。
眾人在這里過得很愉快,乾小四遵循祖父康熙帝的腳步,重走康熙曾走過的路,詩興大發(fā),每天一首詩,追思懷念祖父。
在帝后二人侍奉太后進(jìn)行更高深的佛學(xué)探討時,陸薇便與令嬪結(jié)伴游覽五臺山風(fēng)景區(qū)。
山上海拔高,九月末已經(jīng)很冷了,兩人都裹了大毛衣服,在佛樂與誦經(jīng)聲中,看著咸鴨蛋黃一樣的夕陽緩緩下沉,很有一種莊嚴(yán)肅穆的意境。
太陽落山,氣溫更低了,兩人回屋,路上令嬪突然道:“明日還會有一場盛大的法會,屆時章嘉國師會給皇上,以及后妃們傳法灌頂。”
傳法?灌頂?
都是不明覺厲、高深莫測的詞。
陸薇呆住了,“我沒聽太后提及過啊。”
令嬪笑道:“是皇后娘娘對我說的。我還遺憾呢,婉嬪姐姐信佛最是虔誠,要是她在就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