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駕在蘇州停留七日后,
令貴妃自進宮伊始,就……
令貴妃自進宮伊始,就抱有出人頭地的想法。
這沒什么好奇怪的,不止是她,整個八旗人家都這么想,皇帝是天下的主子,誰家不想自己的女兒能進宮服侍皇帝,成為人上人?
先皇后還在世的時候,令貴妃真心實意地佩服她,指望著在她身邊混到貴妃的位置就可以了。
可是現(xiàn)如今,連那拉氏那個樣子都能當(dāng)皇貴妃、當(dāng)皇后,她為什么不可以,誰都想更往上走一步,更何況她還有幾個孩子。
乾隆十六年,皇上下旨將魏家由正黃旗包衣管領(lǐng)撥入正黃旗包衣佐領(lǐng),魏家仍然沒有脫離包衣的身份,這對令貴妃來說,遠遠不夠。
不管是為家族,還是為子嗣,或者是為她自己,她都要好好抓住這次機會。
皇后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已經(jīng)盡失人心,不但皇上對她不滿,連昔日與她關(guān)系親密的太后這幾年也疏遠了她。
相處多年,令貴妃十分了解這位現(xiàn)任皇后的性格。皇帝可以另外立一位皇貴妃故意使皇后難堪;皇后卻也絕不會坐實這份難堪。事到如今,帝后之間爆發(fā)只需要一個突破口,可是這個突破口在哪里呢?
令貴妃在尋找這個機會。
……
再說到陸薇這邊,自那日算是與皇帝吵架了吧,其實是皇帝單方面吵她,她有自知之明,自動離皇帝遠一點,不惹人煩。
沒想到最先發(fā)現(xiàn)
不妥的人竟然是太后。
在一次皇帝來請安時,她隨口對皇帝道:“薇薇若是有什么地方惹得你不快,你就看在我的面子原諒她。”
弘歷故意反問道:“她哪里惹朕不快了?”
太后莫名其妙,“我不知道啊,皇上你難道不知道?”
陸薇從來不是愛訴苦愛告狀的性子,她不主動說,太后也不好問,只當(dāng)是小事情,讓皇帝別計較就行了。
弘歷自覺比竇娥還冤,“朕沒有生她的氣,是她在生朕的氣,皇額娘的話問錯了人,您該對她說,讓她看您的面子原諒朕?!?/p>
弘歷對待太后有三個鮮明的階段,第一個是孩童時期,全心全意依戀母親,母子關(guān)系非常親密;第二個階段是他的青年與中年時期,這一階段,他與太后的關(guān)系變得拘禮,且多發(fā)矛盾;第三個階段即是現(xiàn)在,太后已經(jīng)進入古來稀的年紀(jì),而他自己也不再年輕,母子倆別離的日子越來越近,現(xiàn)在他反而愈發(fā)親近太后,彩衣娛親,甚至在太后面前做孩童狀,他也是很樂意的。
母子倆私下相處不是那種皇帝與太后的刻板拘束,與尋常百姓母子沒什么不同。
在太后面前,他早已不拿皇帝的架子,該說啥說啥。
太后對待皇帝,同樣如此,她聽了皇帝的話,竟然煞有介事地點點頭,“嗯,這就對了?!?/p>
弘歷不解,“什么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