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薇猜想,可能這場戰(zhàn)事的最后結果是清廷與大金川達成和平協(xié)議,然后雙方收兵,畢竟打了兩年仗,大金川那邊日子肯定也難過。
然后過個幾年,雙方再次打開,清廷雄厚的實力尚在,最終一定能徹底拿下大金川。
好吧,這些事應該是乾小四來操心的。
陸薇只能先把自己身邊的事情安排好,她是咸福宮的主位,偏殿還住著兩位答應,沒有跟過來圓明園,陸薇托婉妃給她們帶了些銀子與布匹,好歹先撐過去這個時候再說吧。
……
農歷九月,皇帝終于下定決心,下詔令張廣泗、訥親回京,讓傅恒代為經略金川戰(zhàn)事。
十月,傅恒奔赴前線指揮戰(zhàn)事。
在戰(zhàn)爭早期,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這場戰(zhàn)事很快就會以勝利結束,但它就是拖了兩年還沒解決。
皇帝在中途屢屢換人,顯見其識人不清,用人不善,輕率輕敵,沒人敢當面嘲笑他,但他作為皇帝的威儀受損,比之祖父康熙帝差了十萬八千里。
一句話說,在失去結發(fā)元妻后,這位順風順水的皇帝再次重重受挫。
他一受挫,就有人要倒霉了。
兩位外地官員在先皇后孝期剃發(fā)這件事不知道怎么翻出來了,直接被賜死;宗室中有人受罰;后宮沒例外,鄂貴人因侍奉皇帝不周,被降為鄂常在。
這可真嚇人了。
陸薇在宮里混了這么久,除了怡嬪因討官被降職,還是頭一次看見同事因“侍奉不周”被降職。
他是乾小四,不是道光呀。
因鄂答應被降職,其他嬪妃同事們心有戚戚,唯恐再撞到皇帝的槍口上了,每個人都安靜得很。
比皇貴妃搞出來的后宮削減待遇計劃,還是皇帝更恐怖好嗎。
只能說皇貴妃運氣是真的好,這下子后宮誰都不敢再惹事了。
到了年底,前線戰(zhàn)況有了好轉,傅恒大軍來勢洶洶,大金川土司羅莎主動投降,清廷“如勝”。
皇帝下令撤兵,清軍凱旋而歸,勉強維系住了面子。
盡管傅恒這次在戰(zhàn)場上并非太大發(fā)揮,但皇帝給這位小舅子升官加爵,興建家族宗祠,還給傅恒賞賜了一座大宅院。
至于其他人就沒那么好命了,皇帝秋后算賬,張廣泗被處斬;慶復、訥親兩人被賜自盡。
耗時兩年的金川戰(zhàn)役終于結束,可以安心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