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不能出去,當然要陳易說一聲!
見此,武則天微微地嘆了口氣。吩咐陳易道:“陳易,你去吩咐一下,想必敏之就這樣是離不開皇宮的,一會你也自去休息,本宮不想再說什么,想好好休息一下,余事你自己處置了。想必你也早就有了處置方法,哪些大臣能留用,哪些大臣會貶謫,本宮也不來管了。你自己好自為之!明日一早,本宮會以太后的身份,詔告天下事務的,明日一早,你再來此聽候本宮吩咐!”
“是。太后!”陳易也很聽話地起身,對著一直閉著眼睛的武則天作了一禮。走出了殿去。
幾名宮女在陳易的吩咐下。進殿去,服侍武則天睡覺了。
----------
第二天一早,陳易在朝會上宣讀了武則天的太后令。
武則天以身體欠安,需要長時間靜養(yǎng)為由,表示從今以后不再過問朝務,朝事全部交給輔佐小皇帝的政事堂諸相負責。建議委以尚書右仆射陳易為尚書令,主持朝務,諸相共同輔助。
也就在這次朝會上,得到眾臣擁護的陳易被委以檢校尚書令。并被授以梁王爵,成為大唐首輔。
裴行儉繼續(xù)留任尚書左仆射,以張柬之為檢校尚書右仆射,狄仁杰、薛元超為中書令,魏玄同、岑長倩為侍中,駱賓王為吏部尚書,魏元忠為兵部尚書,王勮為中書侍郎,裴炎為黃門侍郎,四人并同中書、門下三品,王勃為工部尚書,李嶠為刑部尚書,蘇良嗣為禮部尚書,范履冰為戶部尚書。
另任格輔元為中書侍郎,元萬傾為黃門侍郎,宋璟和姚元崇為中書舍人。
各邊關鎮(zhèn)將也有大幅度的調動,兵書侍郎王方翼改任安西大都護,新設北庭大都護由陜州刺吏李游道擔任,右武衛(wèi)大將軍張玄遇改任安東大都護,另一名兵侍郎李昭德改任西寧大都護,工部侍郎楊執(zhí)柔為安南大都護,大唐的六大都護府中,只有安北大都護沒改任,依然由莽布支擔任。
六大都護府鎮(zhèn)兵數(shù)量不少,為了防止邊關出亂,陳易自然想到了將這些大都護加以改換。
有人升官,自然也有人丟官或者被降職。得武則天信任,并全心支持武則天奪位稱帝的許多大臣不是被罷官就是被貶,或者流放!
賀蘭敏之被除去了職務,也不再位列政事堂,不過他被授以太原郡王的爵位,并被委以特進,加食邑五百戶。這樣的任何誰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賀蘭敏之在與陳易的爭斗中,以敗北收場,不過陳易沒趕盡殺絕而已。
一直支持武則天事兒的宰相李敬玄被除了中書令的職,貶為幽州刺史,丘神勣被擺右武衛(wèi)大將軍職,貶為松州司馬,周興、索元禮、來俊臣這幾位原來歷史上有名的酷吏全被免官流放至安西境內,不得特赦不得返回。
被流放至房州,因病去逝的廬陵王李顯,被朝廷追曾為思王,以親王的身份陪葬乾陵。
這起宮變在陳易的特別吩咐下,雖然沒鬧出很大的亂子,但所有禁軍及把守長安各城門的諸衛(wèi)人馬被調動,如此大規(guī)模的動靜怎么可能瞞的過在朝堂上混了這么多年的朝臣們,大部的人都人心惶惶,深怕一場血腥的清洗來到,不知道什么罪名降到自己頭上。
不過事態(tài)的進展出乎所有人的意外,竟然沒有什么流血事件發(fā)生,也沒多少大臣被重處,唯一被重處的只是李敬玄、丘神勣、周興、來俊臣等人,只不過一些原本有朝中很有威望的人自此失了勢而已,就如賀蘭敏之,這位太后娘娘的親外甥,只被授了一個特進的閑職,當他的逍遙王爺去了。
因為掌握了長安城內外的大部軍隊,在這次先下手為強的政變中,陳易占足了上風,甚至沒遭遇任何一點挫折和難題,最終迫使武則天交權,同意了他所提的,以尚書令執(zhí)掌政事堂,輔佐小皇帝處理朝事,直到皇帝能親政為止的建議。
在武則天宣布了不再干政的決議后,陳易也雷厲風行地組織起自己的“內閣”起來,政事堂的宰相蘀換了一部分,將那些自己提拔,且非常有能力的人塞進政事堂,并在各重要崗位上也安置了能力出眾者??梢哉f,大唐的朝堂并未因這次動靜不算很大的政變而出現(xiàn)劇烈的動蕩,動蕩只持續(xù)了很短的時間就平息了,繼續(xù)當官的人依然如平常一樣,繼續(xù)履行自己的職事,兢兢業(yè)業(yè)地做事。
陳易當然也有后續(xù)的進一步動作,軍隊掌握當然是最重要的一部,那些自己不太信任的將領陸續(xù)被撤換。軍、政兩方面都稱下來,也就不會起波瀾了。
陳易在坐上尚書令的位置后,當然還是很擔心的,就怕眾臣不服,朝中起亂,所幸他的擔心是多余的,朝事無憂!朝事無憂了,許多他總結后世經(jīng)驗而得出的治國方案,也將陸續(xù)實施!
他完全相信,歷史已經(jīng)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接下來的時代,是屬于他的!
兩個在原來歷史上身份、地位非常特殊的女人,也是屬于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