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局面開始,大唐走入一個新的時代,萬民當然要跟著同享這一份喜悅。
朝廷因此下令,大赦天下,并免除天下百姓一年的賦稅。
這是空前的恩澤,自大唐建國以來,雖然有大赦天下的舉動,但從來沒有說大赦期間免除天下所有百姓一年賦稅的事發(fā)生。也可以說,歷朝歷代都不曾發(fā)生,這當然是驚天動地的大好事。
百姓自然奔走相告,一些因今年收成不好,而擔心過不好日子的百姓家中,也少了些憂慮。不要交賦稅,那今天所有收成是屬于自己的,收成再差,也不至于吃不飽肚子,何況還有前幾年的存糧。
其實免除一年賦稅象征意義遠大于實際意義,每年百姓要交的賦稅并不是很多,但朝廷能免百姓的賦稅,說明當權者愛民之心,這如何不讓人欣喜。
百姓其實是最容易滿足的,就這一點,他們就對當權者感激涕零了!
皇糧國稅,從來沒有過天下百姓全免的,這一次全免,影響不可能不大。
當然這是陳易的主意。如今的大唐國庫殷實,各地糧倉的存糧足夠天下百姓吃上很多年,免除百姓的賦稅,并不會對大唐的財政造成什么影響。陳易已經(jīng)在考慮給百姓減稅了,借大赦的機會免除一年賦稅,也算是一個嘗試,他和支持這個提議的大臣們想看看,免除了天下一年的賦稅,究竟會對國庫的收入產(chǎn)生多少影響,會對其他方面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
如今大唐的國庫收入,商業(yè)稅可是占了大半,免除了農(nóng)業(yè)的賦稅,但商業(yè)稅還是要征收的。
就似他穿越前生活的后世。農(nóng)業(yè)稅取消了,當時也被稱作開天辟地的第一次,但實際影響卻并不大,主要就是因為農(nóng)業(yè)稅占整個中國的稅收比例并不大,取消了也不會對國庫收入有太大的影響。
陳易當然也想在他所領導下的大唐取消農(nóng)業(yè)賦稅,不過在生產(chǎn)力水平并不發(fā)達的唐朝,商業(yè)貿(mào)易并不繁榮的時代,農(nóng)業(yè)賦稅占整個國庫收入的比重還是挺大的,要是取消,那整個國家可能都要崩潰了。要惠澤百姓。只能從其他方面入手,想辦法增加他們的收入!
免除一年的農(nóng)業(yè)賦稅,就當作他這個類似“內(nèi)閣首相”的尚書令任職以后,為天下百姓謀福祉而做的第一件事!要是對大唐的財政影響不大,那后續(xù)的減稅手段就可以拿出來。
如今大唐的農(nóng)業(yè)賦稅大概是三十稅一。這在整個中國封建歷史上算是較輕的稅,但陳易還想進一步減輕農(nóng)民的負擔。只是具體減到多少。還要再琢磨一下。
但減輕農(nóng)民的負擔,那是肯定要做的,他希望做到國強民富,隨著國家的強大,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當然除了減稅,他還有其他許多招招會用出來。
可以說。他如今登上了大唐最高權力的位置,許多此前想到,但沒條件實施,或者得不到武則天支持的計劃可以提上日程。就比如全年取消宵禁,鼓勵夜間商業(yè)貿(mào)易;大力促進遠洋貿(mào)易;販賣軍火和富余的糧食;引進外來物種;提高科技研究方面的投入;增辦學堂,增加物理、化學等科技方面的教育;向皇室成員及高官收稅等等措施,都在醞釀或者即將實施當中。
陳易因為控制了軍隊,因此在朝中威望最盛;再又因他提出了諸多劃時代或者說超時代的新鮮事務及計劃,在驚爆許多人眼球的同時,也收獲了更多的認同的尊重。
如果說他逼迫武則天交權差不多等同于發(fā)生軍事政變,所獲得權力還不是太穩(wěn)當?shù)脑挘撬罄m(xù)那些安民的舉動,還有在朝事上不同于常人的表現(xiàn),卻是讓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尊嚴和威望。
朝堂上任何一個大臣,在朝事方面的考慮都沒他長遠,“高瞻遠矚”,這是幾乎所有朝臣對后武則天時代,身居朝堂第一人的陳易的評價。“科技是第一生產(chǎn)力”,這樣的口號以前聞所未聞。
原本許多大臣對陳易大力提高那些差不多算是“旁門左道”的技藝地位很不認同,但隨著許多在這個時代人眼中,算是新奇、“高科技”的事物誕生,許多人心中的不滿和怨言也沒有了。
自來水,沼氣池,馬桶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可以給人帶來極大方面的用物,一面世就受到了大多人的歡迎,誰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多些方便啊!
新奇的事物很多,許多東西還算是機密,但越來越多的朝臣們認同了陳易所說的,“大力發(fā)展科技”的提法,雖然許多人還不能完全理解“科技”是什么。
----------
因李世民在當皇帝前以秦王的身份當過尚書令,此后這么多年,沒有人敢再接受這個職務的任命,沒人敢當,朝廷也再未授這個職事于任何人。
尚書令空缺,尚書省的事務由副職左、右仆射掌管,不過這個狀況因陳易這個異軍突起的人物而改變,李世民之后大唐再一位正二品職的尚書令橫空出世。因原本尚書左、右仆射職位就比中書令、侍中職高,陳易再掌尚書令職后,尚書省的地位越加高于中書、門下省了。
政事堂的例會當然也設在尚書省內(nèi)。
原本尚書省的所有官衙都設在太極宮,陳易主持尚書省事務后,將尚書省的官衙搬到了大明宮,尚書六部的官衙也搬到了大明宮。大明宮的房舍足夠多,新加這些官衙并不覺得擁擠。
尚書省的官衙位于含元殿西側,這片區(qū)域原本是供皇帝臨朝時候暫歇的殿舍,一直沒發(fā)揮很大作用,如今剛好拿來安置了尚書省及屬下各部的官衙。
太極宮內(nèi)依然有許多官衙,三寺九監(jiān)的官衙依然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