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現(xiàn)在更加不希望一切如原來歷史上那樣,武則天代唐而立,建立大周。他已經(jīng)在密謀自己的計劃了,要是想讓這個計劃成功,那就是努力、甚至想盡一切辦法阻止武則天當皇帝。
只是他不知道怎么勸武則天打消此念頭,也無從出言相勸,因為武則天在和他討論事兒時候,從來沒有流露出這樣的想法過。
賀蘭敏之私下的提議武則天當然也吃驚,不過她已經(jīng)在賀蘭敏之明或者暗的相勸幾次后,有點動心了,也放縱了自己這位親外甥在朝堂上肆意行事。這次賀蘭敏之上奏提議要她繼續(xù)出來執(zhí)掌朝事,當然也是她的授意,只不過是賀蘭敏之提議在先,她同意了后再給了賀蘭敏之以一些技巧而已。
只是這件事引起的后續(xù)風波倒是讓武則天很是意外,原本沒太多意見的其他幾位政事堂宰相,包括裴行儉、劉仁軌、薛元超、崔知溫、岑長倩都起來反對賀蘭敏之的提議,他們的意思是,皇帝已經(jīng)在先皇的靈柩前宣誓繼位,并負起處理軍國大事的重任,理應和先皇一樣,馬上就行使皇帝的職責,在幾位顧命大臣的輔佐下,全權(quán)處理所有軍國大事,只有那些不能決斷的事,才需要去回稟天后娘娘,請已經(jīng)榮升為皇太后的天后娘娘處斷!
裴行儉等人是因為那份遺詔是武則天代皇帝李治而擬的,他們并不完全認同那就是李治的意思,而是認為武則天自己的意思,只是強加到李治頭上而已。既然武則天自己的意思也是讓李顯自己執(zhí)掌朝事,只有不能決斷的軍國大事,才需要去稟奏武則天就行了。
武則天自己都這個意思了,他們也可以趁機起來抗爭一下,畢竟這些人都是不愿意武則天繼續(xù)執(zhí)掌朝政大權(quán),而是希望這位代先皇處理朝事多年的大唐皇后,真正歸政于皇帝,還大唐朝綱以穩(wěn)定的。要是武則天真的歸政于李顯,完成權(quán)力的真正、平穩(wěn)的交接,那所有的擔心都可以放下來,不必再擔心朝綱紊亂的事發(fā)生了。天下到底是李姓家族的,武則天只是武家的媳婦!
聽到朝堂上如此的動靜后,武則天召陳易過去問詢事兒了。
在這件事上,陳易并沒表現(xiàn)出支持還是反對的意思,這讓武則天有點不太滿意,也讓許多大臣為之驚異,弄不清楚陳易的態(tài)度究竟是如何!
“子應,敏之上奏的事,你是怎么看的?”
因為這段時間太操勞,武則天的精神有些不振,人似乎比李治駕崩前老了一些,只說話間的語氣和神態(tài)并沒太多變化。
陳易定定地看了一會面前這位已經(jīng)好久沒和自己歡好的老情人,有一種陌生的感覺起來,在進宮之間他也知道這次武則天肯定會問詢他這些事,因此也想過這方面的情況,當下故作沉思了一會,即說道:“娘娘,臣覺得敏之舅兄所提意見并不合適!”
“哦?!為何?”武則天滿臉的驚異。
“娘娘,先皇駕崩之際,娘娘代先皇在靈柩前傳達了遺囑,要太子在靈柩前即位為皇,并馬上負起處理國事的職責,只有那些不能決斷的軍國大事,才需要向娘娘稟奏!要是才這么幾天過去,娘娘就要廢了先皇的遺詔,繼續(xù)代皇帝執(zhí)掌朝事,定會讓許多大臣心生疑慮,并心起忿忿,如此對娘娘并不好!”陳易抬起頭,看了眼神色有點變化的武則天,神色不變地說道:“娘娘,臣覺得還是保持如今的現(xiàn)狀為好,現(xiàn)在皇帝不是大部事都不管,比較重大的事都會向娘娘你討要主意,可以說娘娘依然掌握了大部朝事的處理權(quán)力,皇帝這樣懂事,何必再逼迫他呢?要是真的如敏之舅兄那樣做,朝中肯定會起大的波瀾,依臣所見,即使娘娘想這樣做,也要待過了一段時間之后,皇帝有什么失察之處出來后,再找機會收回權(quán)力為好!”
武則天聽了沉默不語,眼睛也垂了下來,似在思索。
“娘娘,這只是臣的一家之言,要是臣說錯了,還請娘娘指正!臣只是為娘娘的名聲作考慮,臣覺得,凡事都要從長遠打算!”
“唔,你說的有一些道理,待本宮再細細想想吧!”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