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仙居殿內(nèi),陳易正向武則天稟事。
“娘娘,今年朝中事多,陛下、沛王身體有恙,先太子暴亡,太子新立,坊間猜測不斷,一些人心里惶惶,生怕朝中有亂,因此以臣認為,娘娘應該攜太子做點什么事,讓天下臣民盡知朝中無事,娘娘和太子殿下相處融洽,如此方好!”
聞聽陳易此話后,武則天略略驚異,隨即馬上浮出笑容,輕輕點頭道:“唔,子應,此建議甚好,只是你覺得本宮和太子一道做什么事好?”
“秋獵!”
“秋獵?”武則天愣住了,一下子沒反應過來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對,秋獵。”陳易非??隙ㄊ屈c點頭,“娘娘,坊間臣民都擔心陛下染病,太子新立之際朝中起亂,擔心娘娘……全攬朝事,因此娘娘應該做出點姿態(tài),讓太子有所表現(xiàn)。太子年少,可以用秋獵向百官展示其英武之處,如此也可足夠顯現(xiàn)娘娘的xiong襟,你是完全支持太子的!那樣現(xiàn)在這個敏感時期對娘娘你有微詞的人會大大少去,要是以后太子……不得人心,娘娘的威望會越加見長!”
陳易起初的話讓武則天皺起了眉頭,但旋即釋然,她明白陳易話中的意思,也明白陳易的良苦用心,思索良久后最終還是露出了笑容,并微微地點點頭,“子應,你說的有道理,本宮準了你的請求,過幾日就宣布到終南山秋獵,朝中文武官員都隨同,太子也一道去!”
聽到武則天同意了自己所請,陳易大喜,很自然地露出一副嬉笑的神色,“娘娘,臣從來沒在娘娘面前展露過勇猛的一面,今次秋獵,一定讓娘娘見識一下臣在武道方面的技藝,嘻嘻,臣可是文武全才之人!”
陳易自得的樣子惹的武則天翻了個白眼,又馬上撲哧一笑,“那本宮倒要看看,你在秋獵時候是怎么英武的!要是表現(xiàn)勇武,自有獎賞!”
…………
在古代,春秋兩季在野外舉行狩獵活動是非常正常和頻繁的。有唐一代尚武,為了向天下百姓表示朝廷重視武備,同時也讓那些身居朝堂之上的臣工們不忘武事,保持尚武的習性,幾任皇帝,包括李淵、李世民、李治都時常組織大臣們秋獵。除了秋獵,春獵也時常有,不過秋將盡,冬即至的秋冬交替季節(jié),各種野獸膘正肥時候,是狩獵的最好季節(jié)。不過這些年朝廷已經(jīng)好久沒組織過狩獵了,全因為李治身體有恙之故,讓許多人遺憾。此年秋天,武則天也在朝會上提出了組織大臣秋獵的建議,得到了包括太子李顯及許多大臣的支持。
天下未安,四夷并未完全臣服,朝廷應該繼續(xù)重視武備,作為太子的李顯不能疏于箭槍之術,宮中禁衛(wèi)也要活動一下他們的身手,這是武則天向朝臣們提議秋獵時候所說的理由,這樣的理由沒有多少大臣能找出足夠的理由反駁的。
皇家的秋獵,規(guī)模注定不會小的,在秋獵舉行的當日,浩浩蕩蕩數(shù)千人馬組成的隊伍很是壯觀地從長安出發(fā)了,綿延數(shù)里,旌旗招展,馬嘯人聲,好不熱鬧氣派,沿途的百姓看到躲避不已。陳易并不知道哪些大臣隨駕而行,反正他知道,在朝中大多的武將及大部分文臣都隨駕而行了,但到底有多少人,哪些人參加,他并不清楚。此次出行他是和賀蘭敏之一道,隨駕武則天和李顯身邊,與左、右千牛衛(wèi)一道,護衛(wèi)御駕的安全。
左千牛衛(wèi)將軍趙瓖,右千牛衛(wèi)將軍李景嘉,陳易此前都有不少的交集,因為御駕出行時候,左、右千牛衛(wèi)都是皇帝和皇后身邊最貼身的護衛(wèi)隊伍,他隨行的時候經(jīng)常被召在武則天身邊,與這幾位千牛衛(wèi)將軍有多次打交道,這兩位左右千牛衛(wèi)的領軍人物,對陳易和賀蘭敏之這樣深得皇后武則天寵信的人,也一再示好。陳易對如何護衛(wèi)御駕安全并不在行,賀蘭敏之也是一樣,護衛(wèi)的事務基本交給副手操辦。陳易的副手,副衛(wèi)率梁積壽接手了所有沿途護衛(wèi)的任務,又有趙瓖、李景嘉的恪盡職守,陳易和賀蘭敏之倒落個清閑,時間走在一起,吹牛打屁。
終南山離長安城才不過百里,快馬的話一天可以抵達,但數(shù)千人的御駕隊伍行進速度并不快,差不多花了兩天時間才抵達目的地。
御駕抵達后,很快就搭起了連綿的營帳,青山綠水間,白色的營帳恰似美麗的點綴。
狩獵的地方并不是陳易所呆過,宗圣宮所在方向的那段終南山,而是在宗圣宮的西南方向,這個地方地勢相對較平緩,適合數(shù)千人的大隊人馬扎營,也可供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太子李顯及其他大臣們打獵。
搭營帳的事自然不需要陳易操持,趁著手下人員忙著搭建營帳之際,陳易帶著陳明和陳亮等幾名護衛(wèi)人員,隨便騎馬逛逛。秋高氣爽,碧空如洗,不遠處的終南山和白云相伴在一起,那高大的壯美仿佛近在眼前,讓人驚嘆。想起幾年前莫名其妙地穿越來到大唐,醒來后發(fā)現(xiàn)躺在終南山上,陳易不禁唏噓感嘆。穿越的事從來沒預料過,即使穿越過來后,也沒想到命運會是這樣轉變,短短幾年時間就成了大唐朝堂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并且整個天下因他的“搗亂”而出現(xiàn)了不少的變化,已經(jīng)差不多脫離了原來的歷史發(fā)展軌跡,整個朝鮮半島,還有青海都歸于大唐的名下,吐蕃被打殘了,再沒能力威脅大唐,因為一系列民生的改善,天下遠比原來的歷史富足,國富民強程度遠不是原來的盛唐可比了,以后會如何發(fā)展,他也不知道了。最后武則天會不會如原來歷史上那樣當上皇帝,并改國號為“周”,他根本無法預料和確定,歷史的發(fā)展,偶然因素太多了,任何一點小小的岔漏,都有可能讓歷史改變。
如今改變的東西太多了,量變會不會引起質(zhì)變,誰也不能確定和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