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的莫娣,她的作品充滿了孤單感,有大雁遠(yuǎn)去的背影,有夕陽西下的蒼茫。
這樣一位社會邊緣人物,卻譜寫一首不屈生命之歌。
她從小受盡屈辱,但是從不抱怨生活,而是依然對生活報以巨大的熱情,她將這種熱情傾注在剪紙和蜀繡中,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作品。
后來,莫娣收獲了令人羨慕的愛情。她的丈夫是一位大齡剩男,靠承包池塘養(yǎng)魚為生,他們生活中在池塘邊的一棟兩層小樓里。
兩人相互扶持,走到了人生的最后旅程。
莫娣的養(yǎng)女認(rèn)出了張嘆,親自給他做介紹。
“他們的愛情令人羨慕,我小時候經(jīng)??吹礁赣H推著獨輪車,母親坐在車上,他們圍著池塘散步聊天,有時候也會去山里,日落才歸,帶著笑臉?!?/p>
對方不僅熱情接待了張嘆等人,而且贈送了禮物,精美的剪紙以及一副蜀繡。
張嘆和她互換了名片,正打算離開,忽然跟在身邊的小白和喜兒驚訝地看著一個剛走進展廳的女人。
“咦???”
兩人停下腳步,歪著腦袋打量剛過去的女人。
“怎么啦?你們認(rèn)識?”張嘆問道。問是這么問,但他不覺得這里會有小白和喜兒認(rèn)識的人,兩個小朋友認(rèn)識幾個人呀,倒是小白有可能,說不定是她更小的時候認(rèn)識的什么人呢。他知道,這個小朋友其實記性很好。
喜兒先是搖搖頭,小白卻眼睛一亮,對她說:“是那個小姐姐,請我們吃麻辣燙的,嘶哈嘶哈的那個。”
小白做出辣的直吸氣的樣子,喜兒頓時想了起來,剛剛走進來的那個小姐姐,就是在浦江電影城請她們吃麻辣燙的那個。
竟然會在這里遇到。
對方似乎也認(rèn)出了她們,回頭看過來。小白和喜兒熱情地?fù)]揮手,以為對方認(rèn)出了她們,卻沒想到對方走了過來,卻是和張嘆打招呼。
“張老師?沒想到竟然真的是您。”
原來人家不是認(rèn)出了小白和喜兒,而是認(rèn)出了張嘆。
作為圈內(nèi)人,沒見過張嘆本人,難道還沒見過張嘆的照片嗎?!
她剛剛從外面走進展廳,和張嘆等人擦肩而過的短暫瞬間,就覺得張嘆很眼熟,再回頭仔細(xì)看,果然!這不就是現(xiàn)在大火的那位張導(dǎo)嗎。
接著她看到小白和喜兒,想了想,也認(rèn)了出來!
想不認(rèn)出來都難,這兩個小朋友正在嘶哈嘶哈做樣子,讓她一下就想起了當(dāng)初請她們吃麻辣燙的事情。
雙方相互認(rèn)識,對方自我介紹說叫趙馨,就是這個縣城的人。
“沒想到張老師您也在這邊?!壁w馨說道。
張嘆:“我們不住在縣城,在鄉(xiāng)下,只是過來看燈展的。”
趙馨點點頭說:“燈展白天看的話少了一點意思,要到天黑了,晚上再去看,那時候才好看呢,那里的燈籠上印了很多莫娣大師的剪紙和蜀繡圖案,有非常濃厚我們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p>
她說的不錯,傍晚時分,張嘆和譚錦兒帶著小白、喜兒漫步在步行街上,頭頂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紙燈籠,燈火璀璨,五彩斑斕,燈籠上有很多漂亮的圖案,什么魚戲蓮子、泛舟賞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