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指著一張復雜的理論圖表:
“在處理復雜符文時,這種理解上的偏差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困擾。
能量在材料中的流動并不總是遵循直線規(guī)律,特別是在多重符文疊加的情況下?!?/p>
“另外,符文間的互擾機制也需要更精確的掌握。”
他展示了幾個實際案例:
“看這里,兩個本來兼容的符文,在特定條件下會產生共振沖突,導致整個附魔系統(tǒng)崩潰。這種情況在實戰(zhàn)中是致命的?!?/p>
羅恩認真記錄著這些經驗技巧,同時暗自慶幸學者星即將點亮帶來的學習能力提升。
在這種狀態(tài)下,他的理解速度比平時快了不少,很多原本需要反復思考的概念現(xiàn)在一聽就懂。
“最后,材料兼容性的判斷不能僅僅依靠理論推導?!?/p>
弗雷德里克拿起幾塊看似相同的金屬樣本:
“這些都是標準鋼材,但由于冶煉工藝的細微差別,它們的附魔適性完全不同。
只有通過大量實踐才能培養(yǎng)出這種微妙的感知能力?!?/p>
接下來是實踐操作的指導環(huán)節(jié)。
弗雷德里克手把手教授精密刻畫技巧,從最基礎的手感培養(yǎng)開始:
“附魔不是純粹的理論活動,更是一種需要手腦并用的精密技藝?!?/p>
他拿起一把精細的刻刀,在一塊練習用的水晶上輕柔地劃動:
“每種材料都有自己的‘性格’,你必須通過觸覺來感受它們的能量紋理。
用力過猛會破壞內部結構,過于輕柔又無法形成有效的能量通道?!?/p>
羅恩仔細觀察著弗雷德里克的手法。
注意到他在刻畫每一道線條時,都會根據(jù)材料的微妙反饋調整力度和角度。
這種調整完全依賴于經驗積累,無法通過書本學習獲得。
在弗雷德里克的指導下,羅恩開始了自己進一步的實踐嘗試。
“力度控制是最難掌握的技巧之一?!?/p>
弗雷德里克耐心地指導:
“不要把附魔想象成雕刻,而要當作一種‘說服’的過程。
你要讓材料主動配合你的意圖,而不是強迫它接受外來的改變?!?/p>
經過幾十次反復練習和對方在這個過程中的不斷糾正,羅恩明顯感覺到了自己的刻畫技巧有所提升。
雖然還達不到弗雷德里克的嫻熟程度,但已經能夠刻出較為流暢的復雜線條。
“您的基礎非常扎實,學習速度也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