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上也嚴禁拉幫結派。
但在實際工作中,總會分高低,分彼此,分親疏,分遠近。
分來分去,自然而然的,就有了這一系,那一系。
同一個學校畢業(yè)的,同一個家鄉(xiāng)來的,自然會走得比較近。
這種現象,在銀行、電力、政法等系統(tǒng)表現得尤其強烈。
張俊自己又何嘗不是在拉幫結盟?
拉幫手,結盟友。
這些本就是斗爭手段的一種。
不管怎么說,劉銳勝出了!
傅自強成功的拿下了青山鎮(zhèn)鎮(zhèn)長這個職務。
青山鎮(zhèn)未來的格局很明顯,黨委書記丁昌榮,是縣委書記的人,鎮(zhèn)長劉銳是縣長的人。
這樣的局勢,也有利于上級各項工作的開展,算是比較平衡的。
同時也說明,陳國良和傅自強兩個人,在縣里算得上勢均力敵。
接下來,又要討論縣委副主任、審計局副局長的人選。
張俊對這些完全沒有興趣,因為輪不到他來插手。
縣委副主任的人選,他當然要支持岳勝利。
審計局副局長的人選,他支持傅自強。
一場常委會,開了三個多小時才散。
散會之后,統(tǒng)戰(zhàn)部長邵立國經過張俊身邊時,忽然說道:“張俊同志,丁昌榮是我的一個遠房表親。不好意思了?!?/p>
張俊恍然大悟,笑道:“沒事,我對這個結果挺滿意!邵部長,有空一起喝茶。”
他表明的是一個態(tài)度,愿意結交邵立國。
邵立國擺了擺手:“好說,好說!”
到了停車場,趙福財從后面趕了上來,喊住張俊,說道:“張俊同志,晚上一起聚個餐吧?”
張俊也有話找他聊,便點頭同意。
常委會上,趙福財的反常舉動,讓張俊摸不著頭腦,他肯定要弄清楚原因。
兩人約在西洲謠吃飯,各自乘車前往。
張俊剛上車,電話便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