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縣,張俊老家墳山。
張俊給父親祭奠完后,坐在旁邊的草地上,點著了一支煙,放在父親墳瑩邊,又點著了一根煙,慢慢的吸著。
父親是抽煙的,只不過張俊參加工作后才學會抽煙,而他畢業(yè)后一直在外地工作,很少有時間陪伴父親,父子倆也很少在一起抽煙。
以前父親在世時,張俊每次回老家,父親總會跟他講村里的人和事,誰家對自家好,誰家給自家使過絆子,和誰家吵過架,和誰家鬧過矛盾,家里擺酒席,誰家來了多少錢,家里有幾塊田地,分別在哪個地方,適合種植什么農(nóng)作物之類的家庭瑣事。
張俊以前聽得煩,覺得這些事情毫無意義。
現(xiàn)在他成了這個家庭的頂梁柱,才明白父親的用心良苦。
父親肯定是知道自己身體不好,在有意識的交待后事呢!
墳山下面就是村里的幾條小路,父親以前經(jīng)常挑著水桶,背著農(nóng)具,咬著牙使著勁,一趟又一趟的走過,用并不強壯的身體,肩負起整個家的重擔。
父親一生都沒享過什么福,可是他教會了張俊要有一個男子漢的勇氣和擔當,就是這骨子里的硬氣和對家的擔當,讓張俊把父親撐起來的這個家接著撐下去,還要撐穩(wěn)當了。
墳頭上的草青了又黃黃了又青,就像張俊的念想一樣,一年年總也斷不了。
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張俊已經(jīng)當了父親,成了兩三個孩子的爸爸,才明白當年的父親有多么的堅強,有多么的勞累。在那個艱苦的歲月里,要把家里的幾個孩子拉扯大,還要送他們上學,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是多么的不容易??!
張俊一直在忙著自己的學業(yè)和事業(yè),忙著自己的小家庭,也曾想著有一天榮歸故里,給父母帶去榮譽和金錢,讓他們安享晚年,過幾年幸福無憂的好日子。
然而世事無常,當他終于有時間回到這個寧靜的小山村時,居然是因為被組織暫停了一切職務。
村里的人并不知曉這一切,他們還以為張俊在外面當大官呢,對他恭敬有加,甚至有些討好和巴結(jié)。
事實上,村民們和張俊之間很少來往,樸素的農(nóng)民們,也沒有什么事情,需要央求到張俊頭上。
只不過數(shù)千年官本位的思想影響下,農(nóng)村對當官的人有一種天生的敬畏和崇拜。在他們想來,一個人能當上這么大的官,肯定是個有才華有道德的人,是個了不起的人。他們敬的是權(quán)力,拜的是官位,禮的是有才有德之人。
張俊一個人回到村里,誰也沒帶,他只想在家里做幾天孝順兒子,當幾天農(nóng)民的兒子。
下午,張俊提著家里的漁具,來到屋后的池塘邊,找了棵柳樹,坐在樹蔭下,把從菜地里挖來的蚯蚓放在魚鉤上,扔進水池里。
他抽著煙,看著浮標在水面上一動不動。
煙絲和柳絲一起隨風飄蕩。
旁邊的魚簍上,放著一本《史記》。
張俊很喜歡看書,什么雜書都看,尤喜史書。他博覽群書,卻不求甚解,但也能從中汲取一定的營養(yǎng)。
他釣的并不是魚,而是消譴這無邊的寂寞。
他抽的也不是煙,只是用手頭有點事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