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他們要在這里住一晚上,明天早上再趕回去。
對方接過去看了看,用手指彈了單子一下,“你放心,明天你們走之前絕對能弄齊全!”
小販把李海四人再一次帶到了上次他住的那個小院里面,這次他們要了兩個房間,讓車夫自己一個房間,他們三人一個房間。
李海晚上洗完腳去倒水的時候,外面進來一個老太太,懷里抱著一卷布,看到李海遲疑了一下,屋里的老板娘趕緊出來把她拉到了東屋。
李海隱隱約約地聽到了兩個人的對話,似乎是老太太來給她送布的,這些布是老太太自己紡線織出來的,賺一個手工費。
聽到這個消息,李海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陳家姐妹,她們倆是會織布的,據說從十歲就開始干這個活。
自己不是想給她們找一個賺錢的營生嘛,這不就來了嗎?
以后陳秀蘭嫁給自己可以不遭這個罪,但陳秀萍她要領著孩子生活長大,李海沒有義務去幫助她,必須讓她自力更生。
自己能夠給她提供前期的資金就已經算是很仁慈了。
老太太離開了以后,李海找到了老板娘,直接詢問了出來,“大姐,我有一個朋友也會織布,如果在你這里拿材料,織出來的布你回收嗎?”
老板娘看了看李海,是個俊秀的小伙子,對于他稱呼她大姐這件事兒很滿意,放下了手里的活計和他說道:
“在我這里拿材料織布,每尺布給貳分的工錢,要是拿棉花自己紡線再織布的話是五分錢的工錢,不過質量必須過關,要是質量不好的話我可不回收?!?/p>
“另外,第一批材料的錢得付給我,不然人跑了我可找不到,不用擔心我們不回收,畢竟這些東西我們不愁賣,沒必要這樣坑人,要是把公安招來了,我們更麻煩?!?/p>
李海聽到她這么說點了點頭,確實是這樣,在這個什么都需要票的年代,布匹一直都是流通的比較多的東西。
他記得前世看到過一個視頻,說一個棉紡廠的女工偷廠子里的布出去賣,好像買了幾千米長,被掛牌當街游行了。
剛建國那會兒很多人家吃不飽飯,很多婦女都會利用閑暇時間進行織布補貼家用,厲害一點的婦女甚至可以不開燈就能紡線織布。
和女人談妥了以后,李海買了一個織布機,又買了紡線,一共花了不到200元錢,這些東西她這里就有現(xiàn)貨,明天可以和其他的貨一起裝車。
如果她們姐倆不想織布,那就留著讓老媽弄,剩下的布也可以留在自己家里用。
馬匹吃了精飼料,再加上有了一晚上的休息,今天就活力滿滿了。
眾人把東西裝到爬犁上面,用繩子捆綁好,爬犁上面只剩下四個人勉強能夠坐下的位置了。
小販帶著他們七拐八拐地避開大路,直接走出了縣城。
他們今天要快一點趕路,不然到家后車夫就不能及時地回到大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