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火車站,方言在胡采的關照下,和陜北代表團的幾個人安排在運貨到延安的黃河大車,大伙給司機湊了2包三毛六的大雁塔。
這年頭,卡車司機就是給個大官都不換!
馬達一響,黃金萬兩。
把副駕駛座的位置讓給女同志,方言等人坐在后廂,一路顛簸,屁股差點被顛成四瓣。
到了寶塔,方言下車,在城里吃了一大碗羊肉泡饃,帶著滿肚子的油水,一路步行,終于回到河莊坪公社楊家灣大隊。
給大隊出示了《燕京文藝》開具的證明,要不然,歸不了隊,然后拿出了2包桃酥。
至于怎么分,大隊自己內部處理。
本來方言就替楊家灣大隊爭了光,現(xiàn)在又給面子,又給里子,大隊書記和大隊長笑得合不攏嘴,熱情地招待他在隊里吃了頓晚飯。
白饃、肉菜,甚至還有煮雞蛋。
要不是雞不能殺,高低再添個燉雞。
吃好以后,親自送他回土窯。
剩下的2包桃酥,趁著夜里,一包分給知青,一包給了這些年一直關照自己的小隊長。
天一亮,整個村、整個大隊都知道了——
方言回來了!
一天到晚,總是有人來找他,明里暗里都透著一個意思,巖子,你要老婆不要?
只要你開金口,我就把人給你送來。
不勝其煩,根本沒辦法在土窯里安安靜靜地寫《牧馬人》的劇本,只能到外頭躲清閑。
本以為就此慢慢地消停下來,沒想到才只是個開始,也不知道是不是胡采、陸遙他們在推波助瀾,《延河》、《長安》、《山花》、《文化藝術報》等陜北報刊,紛紛轉載點評《牧馬人》,極力宣傳反思文學。
方言又火了!
從省城,火到縣城,再火到公社。
整個寶塔都轟動了,也許他不是歷史上第一位發(fā)表小說的作家,但絕對是最出名的!
要找他說親的、要找他指點小說的,要找他攀交情的,也見到了西影廠的人影。
然而,談得并不愉快。
當方言提出要做《牧馬人》的編劇,西影廠的代表卻希望西影廠的專業(yè)編劇來寫劇本。
雙方僵持不下,西影廠代表只能回去匯報給廠里,讓廠長他們拍板。
方言一問才知,西影廠的廠長并不是吳天鳴,怪不得!要是他的話,早就答應了!
合作雖然沒談攏,但劇本自己照寫不誤。
全國電影廠那么多,又不是只有西影廠。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xù)到12月初,終于等來了招工返城的確切消息,可以回京啦!
方言辦好所有的手續(xù),在眾人的歡送下,坐上大隊的拖拉機,怎么來的,就怎么回。
“這不是巖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