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堂中,上位依舊坐著寧南侯左良玉。
本來左良玉是要將位置禮讓給鞏永固,但鞏永固以喧賓不奪主為由,執(zhí)意不肯。
湖廣巡撫何騰蛟,便將自己的位置讓了出來。
由此,堂下形成了左三右二的格局。
左側(cè)依次坐著駙馬都尉遵化伯鞏永固,監(jiān)軍副總兵盧鼎,左夢庚。
右側(cè)依次坐著湖廣巡撫何騰蛟,湖廣巡按御史黃澍。
何騰蛟這位武昌地界的文官之首,肯定要和鞏永固相對而坐。
鞏永固坐在左側(cè)首位,何騰蛟自然就只能坐在右側(cè)首位。
黃澍作為次位文官,當然不可能同鞏永固這個勛戚坐在一塊,他緊跟何騰蛟而坐。
由此,便顛倒了過來,武官居左,文官居右。
位置雖然變了,可有一點和之前一樣,那就是每個人都各有心思,
場面一時寧靜。
“我這次奉命前來湖廣,除卻宣旨之外,還有幾件事?!?/p>
鞏永固的聲音,打破了寧靜。
左良玉、左夢庚父子,一副無所謂的神情。
何騰蛟、盧鼎等人,臉上則露出鄭重。
“第一件事,練兵?!?/p>
“獻賊大部,已躥入四川,湖廣僅余些許殘存,要盡快蕩平賊寇余部,還湖廣百姓以安寧。”
“襄陽一帶,還有闖賊七萬大軍,湖廣也要加強防范,伺機進剿?!?/p>
左良玉回道:“還請遵化伯轉(zhuǎn)呈皇上,臣左良玉已安排兵馬,掃蕩獻賊余部,相信不日定可向南京報捷?!?/p>
“襄陽一帶,也派出多路探馬。若是闖賊有所異動,武昌亦可迅速反應(yīng)。”
左良玉避重就輕,對湖廣殘存的獻賊余部,重拳出擊。對盤踞襄陽的七萬闖軍,卻是得過且過。
這不僅僅是敵我實力的問題,對于左良玉而言,這也夾雜著些許玄學因素。
打張獻忠,左良玉基本上沒輸過。
打李自成,左良玉基本上沒贏過。
從個人角度出發(fā),左良玉,還是更傾向于同張獻忠作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