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城。
節(jié)堂。
一四十多歲的將領身著緋色常服,好整以暇的坐于上位。
身前白澤補子,顯示著此人那尊貴的身份——平賊將軍、寧南伯左良玉。
堂下左右,各坐著兩人。
左側之人,一為湖廣巡撫何騰蛟,一為湖廣巡按御史黃澍。
右側之人,一為左良玉部監(jiān)軍副總兵盧鼎,一為左良玉之子左夢庚。
若在平日,左良玉是甲不離身。
如今湖廣戰(zhàn)事基本停歇,武昌周邊太平無事,天氣又熱,左良玉便卸下甲胄,換為常服。
堂內(nèi)寂靜,巡撫何騰蛟同巡按黃澍對視一眼,最終還是由何騰蛟開了口。
“寧南伯,袁制臺發(fā)來了軍令,說讓我們牽制襄陽一帶闖賊的同時,能不能發(fā)兵馳援四川,協(xié)同川兵會剿躥入蜀地的獻賊?!?/p>
大明朝以文御武,巡撫軍政一把抓,手握大權,是總兵的絕對上級。
可此時身為巡撫都御史的何騰蛟,迫于現(xiàn)實,不得不放下身段,用近乎商量的語氣,來征求左良玉的意見。
沒辦法,左良玉不是尋常總兵,而是平賊將軍、寧南伯。
身份遠非總兵可比,就連巡撫何騰蛟,也不及他伯爵的身份。
更重要的是,左良玉這家伙手里有兵,且擁兵自重。
形勢比人強,出兵作戰(zhàn)還得指著左良玉,何騰蛟只能暫時拋棄文官的尊嚴,放下身段。
左良玉故作思考的遲疑片刻,“湖廣的情況,何中丞也不是不知道?!?/p>
“獻賊雖已經(jīng)被我軍打敗,逃竄至四川,可湖廣境內(nèi)仍有獻賊余部作亂,我軍疲于應付?!?/p>
“更何況,襄陽一帶,還有賊將白旺所領的七萬賊兵,對湖廣虎視眈眈,伺機進犯。”
“荊楚之地,內(nèi)憂外患。我也想早日派兵剿滅獻賊,還天下百姓一個太平?!?/p>
“奈何兵力實在是捉襟見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p>
不出何騰蛟的預料,左良玉果然沒有同意。
軍閥,軍閥,最重要的就是軍隊。
朱仙鎮(zhèn)一戰(zhàn),左良玉雖然也逃了,但其本部人馬多有損失。
如今湖廣大定,武昌無事,左良玉當然不愿意拿自己的軍隊去冒險。
為了怕何騰蛟被撅了面子尷尬,巡按御史黃澍忙的開口打圓場。
“寧南伯所言,的確是湖廣的實情?!?/p>
“闖賊七萬之眾于襄陽窺探荊楚,若是分兵入蜀的消息被闖賊探得,大舉來攻,武昌則有復而再失之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