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尚書臣張捷,參見皇上?!?/p>
乾清宮中,新任刑部尚書張捷入宮覲見。
各衙門的堂官,已經(jīng)全部補齊??蛇@些官員,距離南京的路程不一。
有的離得近,很快就能赴任。
有的離得遠,還得再等些時日,衙門里的公務便暫時由佐貳官代為主持。
張捷是南直隸鎮(zhèn)江府丹陽縣人,就在南京邊上,來的很快。
正在批閱奏疏的朱慈烺手中朱筆一停,“不必多禮。”
“謝皇上?!?/p>
朱慈烺微微揚起下巴,旁邊侍奉的司禮監(jiān)大太監(jiān)孫有德拿起御案上的一份供詞走下去,遞給張捷。
“這是誠意伯劉孔炤、左都御史張慎言審訊撫寧侯朱國弼的供詞?!?/p>
“朱國弼貪墨朝廷稅銀十萬之巨,罪無可赦?!?/p>
“此案,朝堂民間議論紛紛。卿今掌刑部,盡快將這個案子,結(jié)了吧?!?/p>
張捷接過供詞,隨手翻開,隨便掃了幾眼,根本就沒仔細看。
大明朝的科舉考試,是要考司法的。
就是給你一個案例,考生根據(jù)律法,做出判決。
鄉(xiāng)試、會試,都要考。
給出的案例,是隨機的。甚至有時給出的案例,是模糊的。
這就要求應試者,必須熟讀律例。
張捷,兩榜進士出身,正兒八經(jīng)的科甲正途。對于朝廷律例,雖不如求學應試時那般熟悉,但憑借文字描述,做出個大概判斷還是不成問題。
就朱國弼犯的這個案子,按照律例應該怎么判決,張捷心里有數(shù)。
但是,他這個有數(shù),不算數(shù)。
朱國弼的案子,看似是經(jīng)濟案件,實則是政治案件。
供詞是從御案上拿下來的,這就說明皇帝已經(jīng)看過。
從最近的政治風向來看,朱國弼肯定是要從重處置。
可朱國弼身后是勛貴集團,重處歸重處,但重處到什么程度,居家多時、剛剛復出的張捷有點摸不準。
他便有意又翻了翻供詞,翻的很慢,翻的很輕,翻的很細。
政治性案件,審案人不可能向上位者詢問如何處置。
翻看供詞留出的空白,正是張捷在等待皇帝的進一步指示。
“朱國弼是朝廷世勛,又蒙先帝信任,提督漕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