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巡撫朱大典、登萊巡撫王燮、山東總兵邱磊,掌登萊總兵事副總兵乙邦才,四人分前后走進乾清宮。
“臣等參見皇上?!?/p>
“不必多禮。”
“謝皇上。”
四人分前后立于殿中,兩位文官巡撫在前,兩位武官總兵對應在后。
朱慈烺首先看向山東巡撫朱大典,“朱卿接到吏部任命,星夜兼程,一路從浙江趕到南京,辛苦啊。”
“蒙皇上不棄,委臣重任,巡撫山東。受君恩,忠臣職,何敢談‘辛苦’二字。”
“辛苦就是辛苦?!敝齑葻R注意到朱大典頭頂烏紗帽未遮蓋住鬢角,已見了灰白。
“朱卿年過花甲,尚要來回奔波,朕本心不忍。奈何國事蜩螗,實在離不開愛卿。”
朱大典行禮,“花甲之年還能為國效力,為皇上效勞,是臣之幸?!?/p>
寒暄幾句,朱慈烺開始進入正題。
“崇禎四年,孔有德禍亂山東。先撫臣余大可、孫元化,鎮(zhèn)臣張燾;后撫臣徐從治、謝璉,皆束手無策。卿時任天津兵備,臨危受命,終平叛亂?!?/p>
朱大典低下頭,“皇上謬贊,臣愧不敢當?!?/p>
“平登萊之亂,上賴先帝于廟堂運籌,下靠將士前線用命,臣實無甚功。說來,臣慚愧?!?/p>
朱慈烺:“上下有功,卿居其中,又豈能無功?!?/p>
“崇禎十六年,東陽許都謀逆,卿雖居家,可仍同令郎募眾抵賊?!?/p>
“朕知道,因許都一案,卿等父子受了委屈?!?/p>
朱慈烺沒有接著向下說,而是司禮監(jiān)大太監(jiān)孫有德代為轉(zhuǎn)述。
“平定許都叛亂后,知縣徐調(diào)元查的逆賊所書的花名冊上,有令郎萬化之名,故咬定朱中丞縱子交賊,浙江巡按御史左光先以此為由,上奏朝廷,并抄了中丞的家。”
“若朱中丞真的有心交賊,又何苦散家財、募勇士,抵御叛賊?”
“皇上見此案有蹊蹺,便下旨刑部,重新審查。果不其然,刑部重新審查案卷,‘縱子交賊’,純屬子虛烏有。”
“朱中丞,您是清白的。”
朱大典縱子通賊一案,本來就經(jīng)不起推敲。
時任浙江巡按御史左光先不知是否與朱大典有什么過節(jié),竟然直接以此定案。
平定許都叛亂后,已經(jīng)是崇禎十七年正月,距離大明朝滅亡,只剩兩個月的時間。
自顧不暇的朝廷哪還有功夫細查此案。
巡按御史本就是中樞在地方的權力代表,朝廷肯定是更為相信巡按御史。
朱大典是老官僚了,他對于大明王朝的運轉(zhuǎn)體制十分清楚。朝廷上下,從中樞到地方,辦事態(tài)度全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如若不是這次自己起復為山東巡撫,這個案子,怕是一輩子也翻不了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