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御案上擺著厚厚的奏疏。
自朱慈烺抵達南京,在朝的官員、在野的官員、各地學子,踴躍上疏,建言獻策,為的是匡扶大明。
這也是得益于大明朝輿論環(huán)境清明,言路暢通,不至于出現(xiàn)秀才上疏諫言而被滿門問罪的禍事。
起初,朱慈烺看的還算認真,等數(shù)量一多,就不行了。
不是人人都能如太祖皇帝那般精力充沛,內閣和司禮監(jiān)的出現(xiàn),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除去諫言獻策的奏疏,余下的奏疏,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彈劾,一類是求官。
彈劾,主要是政敵之間。也有的參劾北方官員棄地。
求官,就很好理解了。
新皇登基,和土匪選舉頭目差不多。
皇帝是山大王,當老大。下面的臣子,也得排位置、分官職。
競爭最激烈的,毫無疑問,是吏部尚書。
朱慈烺沒有去理會,而是按照原定日程,接見幾位前往地方赴任的官員。
“米御史,你此番巡按四川,對蜀地的軍政,有何想法?”
四川巡按御史米壽圖躬身,“回稟皇上,奢安之亂荼毒西南十余年,耗費錢糧無數(shù)。又逢遼事糜爛,西北賊起,川兵頻頻抽調?!?/p>
“《黃帝內經(jīng)》有云:‘不治已病治未病’。舊疾未愈,又添新疾。昔日的天府之國,早是元氣難存?!?/p>
“逆渠張獻忠劫掠湖廣、江西,兵進四川,氣焰正猖。彼盈我竭,川蜀,難矣?!?/p>
朱慈烺頓了一下,“題目說完了,說一說解題的方法吧?!?/p>
米壽圖行了一禮,“天下之事,無非錢糧二字?!?/p>
朱慈烺平靜道:“你是想打蜀王府的主意?”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四川無虞,則蜀藩無虞。”
“蜀藩封國已近三百年,府庫所累之積,若不能為國用,臣恐有資敵之憂。”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朱慈烺笑著搖搖頭。
“朕就知道,朕的那些親戚們,逃不過你們的眼睛?!?/p>
“孫有德?!敝齑葻R抬了一下手。
米壽圖見司禮監(jiān)大太監(jiān)孫有德手捧著一道圣緩緩走來,撩官服就要跪倒接旨。
“不用?!敝齑葻R攔住他,“這是朕給蜀王府的圣旨,卿站著看即可?!?/p>
盡管皇帝發(fā)了話,可面對圣旨,米壽圖仍不敢大意,雙手恭恭敬敬的接過圣旨,慢慢打開。不能一目十行,需逐字逐句的去讀。
“蜀王府的錢糧,四川官府盡管去借貸。待朝廷平定叛亂,四川再酌情償還就是?!?/p>
皇帝的話,無疑是給米壽圖吃了一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