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參見殿下?!?/p>
朱慈烺并沒有坐,就這么站著望向群臣。
“眾卿不必多禮?!?/p>
兵部尚書史可法上前進言,東林黨人隨之跪倒。
其余人雖未得商量,卻也明白,亦是紛紛跪倒在地。
“伏念國家遭賊寇之禍,圣上失難,宗社為墟,四海板蕩,生黎涂炭,天下莫不祈望明主……”
“陛下誕膺睿智,仁覆八荒,幼而歧嶷,長而敦敏,孝悌著于宗親,信義孚與朝野……”
“方今中原板蕩,黎元惶惶,莫不翹首以盼于陛下……”
“今群臣咸集,兆民翹首,皆愿奉陛下為尊。此非為私也,為大明社稷不絕,為億兆生民有托也……”
“伏愿陛下體祖宗之靈,副蒼生之望,正位宸極,以紓國難,以慰人心?!?/p>
群臣叩首在地,齊呼:“伏愿陛下體祖宗之靈,副蒼生之望,正位宸極,以紓國難,以慰人心?!?/p>
其中,喊的最歡的,就是福王朱由崧。
沒辦法,自古涉及皇位,失敗者的從未有好下場。
雖然太子當(dāng)皇帝是天經(jīng)地義,但該有的態(tài)度,自己必須要有。
那朱慈烺想當(dāng)皇帝嗎?
答案是肯定。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哪個男人能抵擋這八個字的誘惑。
不過,此時還不能立刻答應(yīng)。得三辭三讓走完程序后,才能答應(yīng)。
“諸卿意切,本宮知曉。然神器至重,會此國殤,圣上蒙難,百姓遭劫,本宮心痛如絞,豈忍驟加。所請不準(zhǔn)?!?/p>
禮部尚書王鐸進言:“殿下慧情,更彰仁義。臣等意欲從之,奈何主位不可久懸。”
“臣竊思之,唯請殿下監(jiān)國于南京,以謀國事,以安天下?!?/p>
“此事,猶可議。”朱慈烺沒有拒絕。
大明朝此時最需要的就是推出一個新皇帝,以穩(wěn)定人心。
兵部尚書史可法叩首,群臣叩首,“恭請殿下監(jiān)國?!?/p>
同樣,表現(xiàn)的最賣力的,還是福王朱由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