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黨碑
歷經(jīng)三朝,幾經(jīng)滾爬,至徽宗朝時,蔡京終于得以初任宰相,實現(xiàn)了他人生的終極目標。
任相后的蔡京,曲意奉承徽宗皇帝,揣摩徽宗皇帝的秉性、心思,漸漸便將徽宗皇帝趙佶的心思給摸準了。
蔡京發(fā)現(xiàn),從表面上看,徽宗皇帝風流倜儻,極富藝術才華,行舉上似乎孟浪一些;其實內(nèi)心深處,有著強烈的圖強意識,懷有重建大宋輝煌的偉大理想,意欲重拾王安石新法,實現(xiàn)國強民富的目標,由此而成為一代才華卓越、功蓋千古的明君。
就徽宗皇帝個人情況來講,也的確是這樣,從他繼位起,心中有兩個夢想。的碑也悉數(shù)被蔡京給毀了。
將堂堂正正歌功頌德的碑毀了之后,蔡京便在端禮門前立了一塊由他撰稿、徽宗皇帝御筆親書的元祐黨人碑。隨后,蔡京傳令各州縣,召集匠人,統(tǒng)統(tǒng)臨摹端禮門前由他撰稿、徽宗皇帝御筆親書的元祐黨人碑,立于于各州縣衙門前,不得有誤。蔡京還要求各州縣要召集上好的匠人,要確保御筆親書字體原模原樣,否則就是大不敬,就要追究各州縣官長及充役石匠的責任。
蔡京此舉,用意明顯,就是好叫天下人都知道,這大宋朝,除了他蔡京外,再無一個好人,也好叫反對自己的人及子孫,臭名遠揚,永世都不得再當官。
各州縣收到宰相之令,覺得在州縣衙門前立塊黑榜,實在是有礙觀瞻,甚是不妥;然而,此乃當朝宰相蔡京之命,況且又是皇上御筆親書的,豈可違拗?!故此,各州縣心里雖覺不妥,但也無可奈何,只得違心執(zhí)行,忙著找當?shù)赜忻氖?,刻立“元祐黨人碑”。
(請)
元祐黨碑
話說長安府有一石匠,名叫安民,刻碑技藝尤其嫻熟,便被長安府衙役招來,充刻字役。
那安民雖乃升斗小民,卻是辯得來忠奸的,知道誰好誰壞。
安民被府衙抽來充刻字役,見奸人黨碑上,首個便要刻上的名字乃是司馬光,心里不悅,不想刻立此碑,便借故躲回家里。
長安府衙役不知安民何故躲回家中,怕延誤了刻碑之事,被上司追責,便屢次去催,令安民前往長安府衙,往石碑上刻字。面對衙役,安民以種種借口推辭,拒不承差。
府衙無奈,遂將情況報告給長安府知事。
長安府知事聞報,心中甚是好奇,暗道:安民乃是一石匠,刻碑乃是掙錢的差使,他人想干,因為技術不行還干不上呢!他安民升斗小民一個,憑手藝吃飯,既是有這么好的事情,高興還來不及呢,何故敢違抗差令?拒不承差?!這豈不是怪事一樁!
為了探究其中的原因,長安府知事親自帶著幾個衙役,一路來尋安民,追問緣由。
長安府知事及隨從衙役來到安民家時,安民正獨自一人呆坐。
衙役闖入門中,不由分說,擰著安民的胳膊,將安民逮出堂屋,押至知事面前。
知事怕安民受到驚嚇,忙讓衙役們放開了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