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山,臥牛坪。
趙威行走在雪原之上,敏銳地聽到山林不遠處,傳來“嘎嘎,嘎嘎”的連續(xù)叫聲,有些響亮、粗糲,富有節(jié)奏。
這是一種叫嘎嘎雞的飛禽,整體羽毛顏色和巖石有些相似,所以又得名石雞。
此時在白雪皚皚的襯托下,這雞還是挺扎眼的,有些小圓胖,過冬的動物,都略微有些脂肪,正是最為肥美的時刻。
最主要的是,它是群居性鳥類,少則幾只,多則十幾只。
數(shù)量多,成功率自然會提升許多。
畢竟是從小跟著爺爺進山打獵過的,趙威很快就弄了一個套索陷阱,然后躲在一旁,學(xué)著這個雞的叫聲,將其引誘過來。
他這叫聲學(xué)了個八成,這些雞只停頓了片刻后,就朝著他這里走來。
這一次設(shè)的陷阱,是專門絆腳的。
在這個嘎嘎雞的活動路徑上,用樹枝設(shè)置一個簡單的障礙物,在樹枝上系上繩子,繩子的另一端綁上一個重物。
在樹枝旁邊的地面上,挖一個小坑,將采集而來的植物種子、漿果等,丟入坑中。
當(dāng)嘎嘎雞去吃時,碰到樹枝,就會觸發(fā)機關(guān),被重物壓住。
當(dāng)然,除了這個絆腳陷阱,還有套索陷阱。
哪樣方便用哪種,大面積撒網(wǎng),靜等結(jié)果便是。
嘎嘎雞還是挺謹(jǐn)慎的,在雪地里面來來回回地走動著。
隨著其慢慢走進,趙威也終于看清了數(shù)量,足足有15只之多。
只可惜來得匆忙,如果給他更多的時間,他完全有本事,將這些雞全都一網(wǎng)打盡。
現(xiàn)在,只祈求著能有幾只上套的,能讓他有所收獲。
當(dāng)然,他沒有傻傻地待在原地等,繼續(xù)往別的地方探索去。
這雪林那般大,好不容易來一趟,自然是要多搞一些獵物才是。
幾只飛禽,還是太小了,還不夠他打牙祭的。
他更傾向于狩獵中大型獵物,豹子,野狗,野豬等。
運氣還不錯,在走了將近一個小時后,他依靠雪地上的足跡,還有一坨新鮮出爐的糞便,一路尋跡找到了一只老角麂。
這玩意兒長得像小鹿,很善于奔跑和跳躍,警惕性很高。
如果不是他練過,還不一定能捕捉到運行軌跡。
躲在陰暗處,抬起獵槍瞄準(zhǔ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