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一旦到了京都上大學(xué)之后,老家,慢慢的就會變成人生當(dāng)中的一個縮影。
再回來,可能真的就是看看了。
情緒有些沉重。
一九七七年,出遠(yuǎn)門比較的麻煩。
這年代沒有身份證,出門在外,要帶糧票,還要大隊開證明。
如果沒有糧票,有錢在外面也難吃到一碗熱飯。
沒有大隊的證明,就沒辦法進(jìn)國營招待所里居住。
只能睡大街。
包括買票等等,都要靠著村里開的證明。
這時候還沒有改革開放,沒有就是年代轟轟烈烈的下海潮。
所以老綠皮火車上人比較少,干凈,整潔。
王峰坐在北上的火車上,望著車窗外的場景一直都很沉默。
冬天,大地蒼涼,一路略過的全部都是茅草屋。
前世的時候,這趟火車他經(jīng)常坐。
也在這火車上,親眼見證了這個時代的變遷。
最初的茅草屋,幾年之后,變成了磚瓦房。
到了很多年后,又變成了一棟棟的小別墅。
不管怎么樣,此時此刻看過去,很容易讓人沉重。
“同志,你也是去京都的?”
王峰正在沉默之時,沒注意到邊上和對面坐了一個男人。
另外一個穿的嚴(yán)嚴(yán)實實的女孩兒,也把行李放下后坐了下來。
說話的是男人。
中年人,穿著解放裝,很干凈。
不難看出來,應(yīng)該是某個單位的。
王峰笑了下;“對,去京都辦點(diǎn)事情。”
“嗨呀,找到同路的了?!?/p>
“你們是第一次去京都?”
男人顯得很是熱情。
王興東點(diǎn)了點(diǎn)頭。
他邊上那個女孩也同樣點(diǎn)頭。
男人開始裝逼了:“京都啊,我每年都要往那邊跑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