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百披甲悍將在新君與兗王身后、于兩臂遠處亦步亦趨的跟隨,軍容整肅,兵戈森然,肅殺之氣撲面而來,無聲震懾著在場諸人。
御道上的人由遠及近,待快近前時,諸公無不垂手垂目,凝神屏息。陳今昭亦是如此,直待那勾勒金蟒紋的黑靴打她眼底經(jīng)過、走遠,方敢小心輕呼口氣。
接下來的登基流程皆按規(guī)制進行。當(dāng)然鑒于新君情況特殊,祭天禮與告廟儀式已在寅初時刻由禮官代為完成。
即便如此,新君登基儀式依舊繁瑣,鴻臚寺官宣《即位詔》后,授傳國玉璽于新君。
“興——”
“拜——”
“山——呼——”
隨著贊禮官的宣聲,親王宗室三跪九叩,文武百官依品級朝拜。
兗王攜新君站在九層高臺上,一同接受朝賀。期間,新君幾次不耐煩的拽著額前九旒冕垂珠,扭動身體幾欲煩躁出聲怪叫,每每此時,兗王就會垂眸無聲看他一眼,只這一眼就能讓那新君縮了脖子,霎時老實。
隨后就是頒布恩詔,赦免非十惡罪犯,減免賦稅徭役。同時宣布改元康平,鑄印新歷頒行全國,各州府謄黃宣示。
大典至最后,便是冊封賞賜。黃門手捧圣旨面向殿前王公百官,高聲宣讀新君頒下的封賞圣旨。
圣旨共有兩道,
一道是追封圣旨,追封兗王生母元妃為太皇太后,遷棺槨入乾陵與文帝同葬。禮部擬尊號孝圣慈懿昭德莊敬太皇太后,足足八字謚號。
另外一道是冊封圣旨,封兗王為攝政王,攝國治權(quán),代天子執(zhí)政。
朝中諸公尤其是高品階重臣們對圣旨內(nèi)容毫不意外,畢竟這是雙方博弈后的結(jié)果。當(dāng)日在宣治殿,公孫桓與眾人唇槍舌劍,以不容置喙的強勢姿態(tài)迫使他們承認(rèn)這兩項條款,分毫不得更改。
宣讀完畢,那黃門將重新卷好的圣旨小心捧遞給旁邊的禮官后,趨步至九階臺上的攝政王面前,得了指令后就再次面向王公百官,高聲宣道:
“傳攝政王千歲令——
新帝登基,舉國歡慶,宮中將行夜宴三日,宴饗群臣;
禮畢后,諸公且自行散去,回府稍做歇整,于戌時入宮,參加夜宴!”
待見高臺上的人頷首,那黃門又高聲宣:“恭送新帝與千歲,拜——”
殿前烏鴉鴉的王公百官再次朝兩側(cè)潮水般而退,叩首齊呼——
“恭送圣駕,萬歲金安,圣躬萬?!?/p>
“恭送王駕,威儀長存,謀猷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