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老百姓家的一日三餐,吃素是常態(tài),有肉是意外。
大魚大肉更是過年才有的,對于不經(jīng)常吃的肉類,他們的手藝生疏,賣相肯定很一般。
抱著不好吃但是有肉,他要吃肉的態(tài)度,龐綏安拒絕不了,坐上了主位。
碗筷已經(jīng)擺好了,菜一個一個端了上來。
板栗燒雞、魚頭燉豆腐、紅燒蹄膀、干撈餃子,還有個蘸碟,素炒干子,炒豆芽……
看看那三個大葷,龐綏安咽了口口水。
誰說老百姓做肉食手藝生疏的?
這樣的賣相,說是他家廚子做的他都相信。
“這些菜色香味俱全,不知道是家中哪位女眷所做?”龐綏安問。
這些飯菜定然是位經(jīng)常做飯的婦人做的。
女眷?
等到桌子坐滿了,龐綏安發(fā)現(xiàn):桌子上就只有顧青蘿一個女娃娃。
“這些都是我小女阿蘿做的?!鳖櫢感χf。
龐綏安驚愕地看著顧青蘿,有些不敢相信。
十三歲的孩子,能搟出好吃的餃子皮,調(diào)出好吃的肉餡,還能做出這么一大桌子的美味?
龐綏安有個大膽的想法。
這些菜肯定好吃,不比餃子差。
果然,一樣菜吃了一口之后,龐綏安激動得熱淚盈眶。
也不知道是不是年紀(jì)大了,總回想起小時候的事情,他在這個小姑娘這里,總能吃到兒時的味道。
他娘親做出的味道。
老人家雖然有六十了,但是胃口超級好,吃了半個魚頭,一碗魚湯,半碗板栗燒雞,其他的菜也都吃了好幾口,餃子吃了七八個,把肚子撐得溜圓。
酒足飯飽,龐綏安還記得正事。
“顧姑娘,小小年紀(jì),有這樣的好手藝,真是不錯,不錯!”
龐綏安也弄明白了,為什么顧晚舟會被趕出書院了。
就顧青蘿這樣的手藝,食舍關(guān)門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