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笛聲響了起來,火車車輪轉(zhuǎn)動著,穿過濃濃的煙霧,開向了陜北,車身一晃一晃。
硬臥的車廂里,方言跟陸遙、胡采等人分到同一個隔斷,而且正好是上中下三個鋪。
“我中鋪?!?/p>
陸遙亮了亮小卡片。
“我下鋪。”
方言瞥了眼一臉為難的胡采,主動提出來:“胡老師,咱倆換一換吧?!?/p>
“這怎么好意思呢?”
胡采搖了搖頭。
“還是我睡上鋪吧,爬上爬下,能鍛煉身體,您就當給我這個機會?!?/p>
方言不等對方推辭,把行李放了上去。
“謝謝你啊,巖子?!?/p>
胡采等人跟他熟絡(luò)之后,不再叫“小方同志”,要么改口喊他的小名,要么直呼全名。
“您客氣?!?/p>
方言心里其實也有自己的打算。
就像王潔以挖到自己這個新作家為榮,每個編輯都要有自己長期合作的作家,方便給文學期刊約稿和組稿。
日積月累,就能形成一個比較固定的龐大作者群,有一種說法叫“編輯部就是司令部”。
各地文壇就是地方軍隊,比如陜北的叫‘陜軍’,晉西的叫‘晉軍’,燕京的叫‘御林軍’。
方言自己就算御林軍的一名小將。
方小將!
司令部擁有的軍隊數(shù)量越多、規(guī)模越大、戰(zhàn)斗力越猛,自家的期刊和出版社的地位也會跟著水漲船高。
如果編輯擁有一支忠誠無比的私軍,無論換到哪家期刊都緊跟的話,那可不得了了。
妥妥的‘軍閥’!
而陜北整個省恰恰是華夏文壇的重要陣地,陜軍也是華夏文壇中精銳中的精銳。
代表團里的陸遙、賈平洼、莫伸等人,更是未來的中流砥柱,其他人雖然沒聽說過,但在月臺接觸下來,能感受到強烈的創(chuàng)作激情,人人憋著股子勁兒,都想寫出好作品。
這些人,都是不可多得的資源。
正當他思考時,胡采微笑道:“巖子,你說你的另一篇小說,會在下一期的《燕京文藝》發(fā)表,那你有沒有想過,《黃土高坡》之后,下一部作品要寫什么呢?”
此話一出,陸遙、賈平洼、莫伸等四人的目光,統(tǒng)統(tǒng)投在方言的身上,等待他的回答。